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高中地理

自2008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读下表,据此回答 题。

8.中新社北京2008年8月20日电,给闽浙赣和台湾等地区造成重创的今年第9号台风“圣帕”登陆后,其中心附近风力逐渐减弱到6级~7级。此时该热带气旋已由台风转化为(   )
A. 强热带风暴      B. 热带风暴    C. 热带低气压      D. 强台风
9.从卫星云图上看,“圣帕”是一个(   )
A. 逆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旋涡          B.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C. 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旋涡          D.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10.“圣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4亿元人民币,它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狂风   ④暴雨   ⑤沙尘暴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 题。
6、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只射在南半球                    B.澳大利亚的白昼正变长
C.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            D.莫斯科此时正是上班的高峰期
7.关于5月12日汶川地震,叙述错误的是(   )
A.释放的能量约为6级地震的900倍    
B.北京高楼居民比底层居民更能感觉震动   
C.处于断裂带上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  
D.与唐山大地震同属一个地震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 题。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    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3—沙漠化为主      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     5—岩溶、塌陷为主
4.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来源:自然灾害与防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一(2)题。

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可能分别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C.滑坡、沙尘暴 D.泥石流、寒潮
来源:易错题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中国某气象灾害多发原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

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
C.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旺盛
D.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潮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
B.台风多形成于东北太平洋,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
C.洪涝现象只发生于南方地区,且只出现在夏季
D.干旱在各种气象灾害中造成的受灾面积最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A.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水土流失   D.洪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年7月28日15时(北京时间),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一强热带风暴发展成台风,其中心位里在北纬12°、东经135°的A点,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风力大于8级的范围半径为500km,该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5k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强热带风暴与台风的主要区别。
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台风移动的路径。
对我国长江流域而言,台风可能带来的有益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计台风中心约于___月___日___时登陆台湾,将在___月___日___时在我国______省与______省交界处登陆,此时位于台风中心北侧的宁波吹______风,南侧的厦门吹______风。
当上海为偏南风时,该台风中心位于上海的______方向,此时风力与7月28日相比将有所______,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4年7月12日7时8分44秒在甲地(北纬30.5度,东经83.4度)发生6.7级地震;12月9日2时32分11.6秒在乙地(北纬42.9度,东经145.2度)发生7.1级地震;12月26日8时58分55.2秒在丙地(北纬3.9度,东经95.9度距海岸3Q公里)发生8.7级地震,地震将整个苏门答腊岛向西南方向推移了100英尺,地震引发海啸,波及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等国家,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失踪,大批房屋损毁。

阅读上述材料和图,回答:
丙地地震释放的能量是甲地的__倍。
12月26日的印尼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里氏8.7级,而美国地震监测网测定为9级。因此有人说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请谈谈你的看法。
本次丙地地震将整个苏门答腊岛向西南方向推移了100英尺,这会对国家版图产生什么影响?
简述三次地震的成因,并分析甲、乙两地受灾程度比丙地轻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13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图)。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
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
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