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
B. |
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
C. |
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
D. |
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
(2)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以上两首古诗词分别用①" "②" "三个字表达自己虽年老却不以为意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表达爱国之志但运用的表现手法不一样前者③ ,后者④ 。
(2)《江城子•密州出猎》以"狂"字贯穿纵情放笔气势豪迈。请说说该词上片是如何体现"狂"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①
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注释】①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屡遭贬谪。②寂寥:冷清萧条。③排:推开。
(1)请你概括诗中“鹤”这一形象的特点。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3)阅读全诗,请你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 |
B. | 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
C. | 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 |
D. | 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
古诗词曲,精粹赏析。
①根据图片和汉字提示填写对应诗句。
②下列各句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老兵的回乡见闻。
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辛弃疾著名的怀古咏志之词。全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相互呼应。
C.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小令,其中“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D.秋瑾的《满江红》这首词是1903年中秋时节作者寓居北京时所作。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
③《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天下事”是指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C.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
D. |
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和“ ”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2)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 |
批注 |
||
诗句 |
修辞 |
内容 |
主题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
(1) |
(2) |
(3)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对偶 |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对偶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 |
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
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按要求答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上阙中"悠悠"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
(2)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湘中
【唐】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选自《唐诗百家全集》)
【注释】蘋藻,一种水草,可当祭物。
(1)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
(2)一、三句和二、四句为什么要从虚实不同的角度描写?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菩萨蛮 ①
[宋]张元干
三月晦 ②,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珠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释】①选自《全宋词》。②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下列词作表达的情感与本词最接近的一首是
A.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B.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C. |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
D. |
《卜算子•咏梅》 |
(2)下面是根据本词改编的湖本片段,请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友人:又是一年春去也,又老了一岁喽!(摇头)唉……
词人:老朋友,虽然我们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①
友人:(悲伤地)看看,看看,你我的胡子都白啦!
词人:② 这些不妨事,阻挡不了我们留住春天的精气神嘛。(高兴地,举杯)来来来!一起来!别让花儿笑话咱们。
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蕴含着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问你在哪种情境下可能会想到这一佳句?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道。 |
B. |
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魂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
C. |
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阙,毫无斧凿痕迹,融经诗史,驱道自如。 |
D. |
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边奔放。 |
(2)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门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
阅读《黄鹤楼》,回答以下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 。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