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为了使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地遵循和贯彻这一宪法原则,我国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总则第2条。
材料二:从2013年7月1日开始,苏州重点整治为人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届时,对行人闯红灯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多人同时闯红灯的,将重点处罚“带头大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神圣的宪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法律知识?
(2)“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是人们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有人觉得这种行为早该受到责罚了。请你用《与法同行》的相关知识,列出认同这种主张的理由。
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薄熙来犯受贿罪、犯贪污罪、犯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薄熙来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
(2)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演艺圈明星涉毒事件频发,明星因吸毒而锒铛入狱的报道屡见不鲜。
材料二:14岁的小齐是初二学生,他在网吧结识了几个混日子的朋友,朋友告诉他喝"神仙水" 可以忘记烦恼。小齐喝后就沾染上毒瘾, 后被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 那位给他 "神仙水"的朋友,最终因贩毒被判处死刑。
(1)上述二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国家惩治涉毒人员,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什么权利?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打霸拔钉,清障护航,,专项活动目前正在浙江农村广泛开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村主任王某在任职期间,侵占集体财产100万元,私吞国家挟贫资金60万元,操纵村委会选举,组织黑社会打击报复竞选对手。经群众举报被立案侦查,后被刑事拘留。
材料二:王某被刑拘后,部分冲动的村民到法院门前聚众闹事,要求从严从重从快惩处。为此,法院院长呼吁:村民有权不可任性;国家惩治腐败会依据事实、遵循法律有序进行,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村主任王某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
(2)请运用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解读材料二中法院院长的"呼吁"。
(3)联系材料信息,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参与法治国家的建设?
“微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手机微信成为大众交流的平台。下面是九年级小李同学微信朋友圈的部分内容:
“微生活”——今天我没去上课,躲在宿舍里玩游戏,结果被班主任“逮住”,真郁闷!玩玩而已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1)作为微信圈里的朋友,你该如何劝说小李?
“微调查”。—今年4月,青年段某捡到一张写有密码的信用卡,于是将卡中的16500元取走,结果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听到这个结果时,段某后悔不已,他说:“我真不知道后果会这么严重……”
(2)段某经历对我们有何警示?
“微新闻”—2015年2月28日,去年初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她以调查记者的身份,更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在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实地拍摄治污经验。向公众展示其对雾霾这一关乎生命健康、涉及公共治理议题的思考和行动。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没人比普通人更清楚自己身边的污染源,也没人比我们更爱护自己的家园。 纪录片一经公布,网上点击量超过百万,引起社会热议。
(3)此纪录片为什么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
(4)“减少雾霾从我做起”,为此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哪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篇
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下图是阳阳QQ群的截图。现在让我们和阳阳一起走进网络世界,体验网络交往。
(1)不认识的“天外来客”也挤进了班级群。可见网络交往对象有什么特点?
(2)请从遵守网络规则的角度评析雨雨的言行。
(3)珍珍把同学的“熊样”加工后发到网络里侵犯了他的哪项权利?网络世界纷繁复杂,请你说说在网络世界里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材料一:红绿灯变奏曲
材料二:初中学生小王和小李放学后同路回家。行至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此时,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小王见状,飞速穿过马路,小李面临两种选择:A:跟着小王骑过去;B:停下来,等绿灯亮了再过去。
材料三:2007年5月10日上午,东台市在街心公园举行了“不闯红灯——东台文明交通行动(2007)”启动仪式。东台市交巡警部门从6月份开始,组织推进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工作。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材料二、如果你是小李,你会选择哪些做法?为什么
(3)为配合“不闯红灯——东台文明交通行动(2007)”的行动,你该怎么做?
材料一:2011年12月15日23时30分,陵川县杨村镇初级中学初一宿舍内,牛某等7人正在殴打秦某。起因只是琐事纠纷。牛某等7人拳打脚踢、使用木棍等工具对秦某进行殴打……
材料二:2011年12月3日下午4时,在晋城市实验中学,李某纠集数人对同校郭某进行殴打,起因同样只是琐事纠纷。当晚7时,郭某回家的路上又被李某纠集来的9人再次殴打。殴打中将郭某的肩胛骨大动脉刺破,致使郭失血过多死亡。据了解,郭同学在汶川地震中,多次在学校和社会上捐款,每次见到流浪者,他都会给一定的捐助。
(1)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它有什么危害?
(2)请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为制止材料中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现实中有一些两难情境,考验着我们选择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一:李某因生活拮据,利用职务便利将仓库中价值1000元的电子器材私带出去转卖获利500元,被同事王某发现。厂方报警,找王某核对案情。王某陷入纠结:自己与李某是好朋友,李某是家中独子,还有8 旬老母亲需要赡养,况且李某是初犯,案值也很低。
(1)用诚信做人的有关知识分析王某该如何选择。
情境二:陈某因被拖欠 450 万巨款讨债无门,铤而走险在海珠桥上演"跳桥秀";某制衣厂几名工人因与厂方发生劳务纠纷,也相约到海珠桥"跳桥秀"。他们的行为,堵塞了交通,扰乱了社会秩序。对此,有专家建议将"恶意跳桥"列入刑法,加大惩罚力度。
(2)用权利义务的有关知识分析"跳桥秀"。
(3)结合情境一、二,评析法律的作用。
材料一: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于2012年l1月1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薄熙来、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2012年9月28日作出的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2012年5月28日作出的给予刘志军开除的处分。
材料二:七年级的小明是一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子女,他因家境贫困辍学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去做他父亲的工作,他父亲说,我们是少数民族,可以不上学。班主任老师说,受教育既是小明的权利,也是小明的义务。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的子女也必须上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小明的父亲终于同意他上学了。
(1)薄熙来和刘志军被开除党籍说明了第五课中的什么道理?
(2)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以上道理的内涵的?
汪某出于好奇,吸了一口毒品。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发展到注射毒品,被公安机关拘留,并被强制戒毒,吴某,因贩卖鸦片,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汪某和吴某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4 分)
(2)比较这两种行为的异同点。(8 分)
(3)中学生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15岁的刘某迷恋网吧游戏,开始背着父母在家里拿钱,但无法满足其需求。一天晚上,他拿着一把水果刀,拦截一位女同学,索要30元钱,刘某认为:只是要同学一点小钱没啥了不得的。
(1)刘某的行为没啥了不得吗?分析其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刘某的行为有哪些特征?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一下材料体现的观点(每题2分,共8分)
(1)低俗、过度的休闲活动,不仅不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还会使人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材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国旗国歌首都等根本内容。
材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什么结论?材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
从法律基本特征看,得出什么结论?材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我国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而且明确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公民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材料二:一中学生张某受到李某的非法侵害,本应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此事,但他却纠集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张某因“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一受聘于某外国商社的高级工程师,在外商提出为其子担保出国留学的诱惑下,主动为外商提供我国的机密信息资料,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1)材料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如何才能做一个好公民?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