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允许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是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可以生二胎。
(1)针对此次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计划生育工作要放松了。假如你是国家计生委新闻发言人,你会如何回应这一说法?
(2)国家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你觉得有什么好处?请尝试说明。
2013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此举标志着中国逐步放开严控生育政策,向“放开二胎”过渡,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
潍坊市某校公民社会实践小组,就这一政策制定进行广泛的调研,理解了国家制定这一政策的必要性。
(1) 请你帮助该小组写出国家制定这一政策的必要性。
(2) 有的人说:“单独两孩”政策是计划生育工作要放松了,不再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了。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数达到13.397亿,增长5.8%,年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平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没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上述材料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材料一 2013年11月,中央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标志着中国逐步放开严控生育政策,向“放开二胎”过渡,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
材料二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201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李克强总理还讲到: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请列举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至少两方面,2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党中央调整人口政策的积极意义。(两方面即可,4分)
(3)坚决将改革推向深水区,改革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你知道改革面临哪些硬骨头和险滩?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出来。(至少两个方面,4分)
2010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为我国科学制定人口发展规划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信息。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表(部分)
次数 内容 |
第五次 |
第六次 |
备注 |
全国内地总人口 |
12亿6582万人 |
13亿3972万人 |
2000~2010年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比上个10年下降了0.5% |
每10万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 |
1万4757人 |
2万2962人 |
每10万人中,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下降8 922人,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文盲人口下降2.64% |
回答下列问题:
(1) 以上材料反映了十年来,我国在人口方面的特点有怎样的变化?
(2)请列举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至少两点)
人口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发展中的必然现象。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2010年我国的人口流动情况
注:所谓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半年以上人口。
材料二:从户籍上看,农村户籍的流动人口占了流动人口总数量的80%。从区域上看,集中流向东部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和福建等六省市的流动人口占了流动人口总数量的80%。
材料三:据国务院有关部委调查,人口流动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方面,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35%的流动人口从未参加现居住地举办的任何活动。另一方面,一些夫妻同时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乡,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
(1)综合材料一、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上述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政府可以解决材料三中所反映的问题做些什么?
【关注人口解民生】
材料一: 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 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比例
材料二:下图反映的是公众较为关注的问题
(1)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公众最为关注的是什么问题?联系材料一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
(2)联系材料一,请任选其中反映的一个问题,就其对我国的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发布一条微博。
请文明发言
|
(3)就解决材料一二反映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从2010年11月1日零时起,我国开始了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年4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次数 |
总人口 |
人口增长率 |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 |
第四次(1990年) |
116002万人 |
12.45% |
|
|
1422人 |
第五次(2000年) |
129533万人 |
11.66% |
22.89% |
6.96% |
3611人 |
第六次(2010年) |
133973万人 |
5.84% |
16.60% |
8.87%, |
8930人 |
(1)对比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有哪些在上升,哪些在下降?
(2)对比三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人口增长率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3)“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列说明了什么现象?你认为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这种现象的加剧会给社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010年2月7日,我国老龄委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内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9000万,80岁以上高龄人口达1800万,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⑴上面材料反映我国人口哪方面特点?
⑵我国人口基本特点是什么?
⑶为此我国应该实行什么基本国策?
我国南方某市人口抽样调查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年份 |
人口总数(万人) |
0~14岁人口比例 |
65岁以上人口比例 |
2000年 |
500.3 |
19.76% |
7.38% |
2009年 |
590.6 |
17.71% |
11.39% |
(1)上述图表中的数据反映出该市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该市人口基数的变化对该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何影响?
(3)该市0~14岁人口比例的变化是因为该市实施了哪一项基本国策?实施这一基本国策有何重要意义?
如今网络已成为人们查阅资料、对话交流的重要渠道。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小强同学在网上收集到了以下两则材料,该班同学在思想品德课上围绕这两则材料开展了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提到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时指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 年提高到13.5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 年提高到11.2 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 年翻一番。
【请你观察】
(1)材料一:图一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一变化令我们“忧”?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一:图一、图二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些变化令我们“喜”?出现这些可喜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请你思考】
(3)谈谈实现材料二中的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3 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