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但他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却曾经三易其志,起初是希望“实业救国”,后来又确立了“学医救国”的志向,最后却拿起锋利的笔进行文艺创作,写了大量揭露旧社会罪恶、唤醒人们觉悟的檄文。鲁迅“三易其志”说明
A.在人的一生中,人们对理想的认识会不断加深,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 |
B.鲁迅将个人理想与历史使命不断地结合起来 |
C.鲁迅的理想是空想、幻想 |
D.鲁迅的职业理想考虑了社会的发展需要 |
首次面向全球发起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推广活动暨炎黄子孙倡议申遗大行动2011年8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标志着号召全球华人支持中国七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正式全面启动。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A.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 |
B.抵制一切外来文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
C.促进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最优秀文化 |
D.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设立这些奖项
A.是基于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和人才竞争的需要 |
B.说明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
C.有利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 |
D.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名话告诉我们( )
A.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美的 |
B.只要善于发现,丑陋的东西也会变成美 |
C.我们要学会发现美 |
D.如果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好的事情将会十分罕见 |
某市在交通要道上打出了这样的标语:“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安全;车让车,让出秩序;人让人,让出和谐。”这一标语的内容( )
A.说明社会的和谐美好只有在人们的宽容中才能实现 |
B.说明生活中不能没有宽容 |
C.可以避免一切交通事故的发生 |
D.体现了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交往方式 |
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下面这些观点中对“善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有满怀善意的人才可能做到设身处地 |
B.只有满怀善意才可能超越自己的主观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
C.只有满怀善意才有可能体谅对方的心情,理解对方的行为,明白对方的需要 |
D.只要有善意就—定能理解他人 |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民族文化素养的人,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汲取( )
A.课堂的学习 |
B.课外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 |
C.中国文化典籍进行研读 |
D.与传统艺术和古迹民俗接触 |
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竞赛,我们应该( )
A.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 |
B.既要争取好成绩,对分数、名次又不能患得患失; |
C.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
D.为了取胜可以用各种手段 |
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应该( )
A.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
B.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
C.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
D.对自己的错误或过失造成的后果,要勇于承认,但不承担责任 |
关于我国法律和道德说法正确的有
A.凡是我国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
B.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
C.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没有相同之处 |
D.凡是社会主义道德谴责的行为,都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
某市辖区的一段长江大堤发生崩岸险情,十分危急。市防汛指挥部要求某镇人民武装部立即组织1 000名突击队员支援抢险。基干民兵张某接到紧急通知后,却以“要干自家活”为由,拒绝参加抢险突击队,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张某在紧急关头拒不履行义务,受到了法律制裁。这一案例表明
A.每个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
B.公民自觉履行义务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表现 |
C.拒不履行道德义务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
D.享受权利是自己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 |
“有的时候,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感动;有的时候,我们铭记了感动;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到感动身边的人。”“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 】
A.有利于激发正义,弘扬正气 | B.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 |
C.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 D.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