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口号应出现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 B.抗美援朝时期 |
C.三大改造时期 | D.“大跃进”时期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 B.过渡时期 |
C.大跃进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获得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中药企业之一,国家对其的改造形式是( )
A.没收 | B.公私合营 | C.生产合作社 | D.租赁 |
如下图,1950年许多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界碑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镇压反革命 | B.进行了土地改革 |
C.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D.加入了人民公社 |
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 B.粉碎了“四人帮” |
C.实行了改革开放 | D.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阿沛•阿旺晋美,因病于2009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他为祖国统一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
A.和平解放北平 | B.和平解放西藏 |
C.和平解放新疆 | D.解放海南 |
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 ②李援朝 ③张跃进 ④毛建国
A.④②①③ | B.②③①④ |
C.③④①② | D.④②③① |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
B.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
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
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
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
A.邓稼先 | B.王进喜 | C.雷锋 | D.焦裕禄 |
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组事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挫折( )
①土地改革 ②抗美援朝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活动。20世纪中期,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