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从一处遗址清理出一幅马赛克镶嵌画,画面表现了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会战中一位统帅奋勇冲进波斯军阵的场景。这位统帅是( )
A. |
伯里克利 |
B. |
亚历山大 |
C. |
屋大维 |
D. |
斯巴达克 |
1987年,邓小平豪迈地告诉外宾:“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
农村经济改革顺利推进 |
B.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C. |
深圳等地试验成效明显 |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
A. |
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B. |
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C. |
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
D. |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1971年10月,有新闻媒介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该评论意在赞扬中国( )
A. |
支援朝鲜军民抗击侵略 |
B. |
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 |
C. |
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
D. |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下图是李可染以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畅游北海公园为素材创作的画。该画作弘扬了( )
A. |
尊重劳动的风尚 |
B. |
严谨治学的态度 |
C. |
开天辟地的精神 |
D. |
敢闯敢试的勇气 |
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 |
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
B. |
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
C. |
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
D. |
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
1940年9月,延安《新中华报》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次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
B. |
平型关大捷 |
C. |
武汉会战 |
D. |
百团大战 |
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该杂志( )
A. |
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
B. |
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C. |
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
D. |
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他们的英勇行为( )
A. |
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
B. |
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
C. |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
D. |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观察下图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可知当时( )
A. |
农业稳步发展 |
B. |
苛捐杂税繁重 |
C. |
官僚机构臃肿 |
D. |
对外贸易发达 |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
A.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B. |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
C. |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D. |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
党报党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忠实书写者,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读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除了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外,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国际又派人来华开展工作,成立全国性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工作遂正式启动。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摘自《一大首聚 开天辟地》,载《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3月8日
(1)概括材料一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条件。
材料二:
——整理自《追寻党指挥枪的三个历史节点》,载《解放军报》2021年6月4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指挥枪”发端于南昌起义、定型于古田会议的依据。
材料三:在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政府不但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拥护,而且受到了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普遍欢迎。中国人民知道自己的胜利具有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已经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协助下,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和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统治,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设自由幸福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1950年元旦社论《完成胜利 巩固胜利 迎接一九五零年元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述事件“空前”和“伟大”的理由。
材料四:美帝国主义者在九月间纠合其可能纠合的最大兵力在仁川登陆,占领平壤,并向我国东北边境汹涌前进,直至鸭绿江边。美国空军连续侵入我国东北领空轰炸扫射,这种对于中国领土的放肆的霸占和对于中国安全的放肆的威胁,迫使中国人民不能不积极加强我们的国防力量,并且不能不以志愿行动援助朝鲜人民驱逐美国侵略军,以便保障我国的大陆的安全……那么,我们能否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呢?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答复道:完全能够!
——摘自《人民日报》1951年元旦社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4)根据材料四,概括“志愿行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变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它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重大改革(部分)
事件 |
措施 |
影响 |
① |
在战争中杀敌一人赐爵一级,或授予50石俸禄的官职;杀敌军官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地9亩 |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北魏 孝文帝改革 |
在朝廷禁止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说鲜卑语,改说汉语;改繁复的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联姻 |
② |
王安石变法 |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
——整理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
材料二:
——整理自刘松柏 何成刚 梁晓东《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创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战后改革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由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而其每次社会转型的结果,一方面跨越式前移了本国的国际“站位”,另一方面也潜伏下祸国殃邻之隐患。
——孙立祥《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三次社会转型都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为例加以佐证。
材料四: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推动英国从“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的因素。
无论从区域经济整合到全球影响力提升,还是从本国独立外交到未来发展预期,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时期像21世纪第三个10年初始阶段这样,非西方国家呈现出群体性独立自主式崛起,展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自主成长的活力。材料突出反映了当今世界( )
A.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立 |
B. |
霸权主义造成地区冲突不断 |
C. |
政治军事集团的不断涌现 |
D. |
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