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 | B.明朝八股取士 |
C.独尊儒术 | D.清代的文字狱 |
江南参加班上“大汉风云”话剧演出,饰演一位生活在汉武帝晚期的贵族,下列最可能出现他在剧中的生活情况的是
A.因立军功被封侯王,拥有大片封地 |
B.经常出入于一些诸子百家评议时政的地方 |
C.主持科举考试,掌握官员的任命权 |
D.熟读儒家经典,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 B.大一统 |
C.天府之国 | D.文景之治 |
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A.焚书坑儒 | B.八股取士 |
C.设立太学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不属于其大统一措施的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 B.颁布“推恩令” |
C.设刺史监督地方官员 | 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汉武帝时期,如果想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去的地方是
A.开封 | B.洛阳 | C.咸阳 | D.长安 |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 B.设西域都护府 |
C.加强监察制度 | D.推行儒学教育 |
“中国徐州,南秀北雄”,从图徐州云龙湖的美景可略见一斑。徐州古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的美誉。她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初分封时属于楚国,势力曾大到一度威胁中央。汉武帝通过下列哪项措施解决了这个棘手的大问题?
A.独尊儒术 | B.兴办太学 |
C.下推恩之令 | D.废除了丞相 |
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A.颁布“推恩令” |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
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 D.商议开凿灵渠 |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始于
A.秦朝 | B.汉朝 |
C.唐朝 | D.清朝 |
秦始皇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骊山陵墓,汉文帝修建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装饰。对比他们的不同做法,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A.汉朝的国力不如秦朝强盛 | B.法治不如仁政 |
C.只有采用儒家学说才能治理好国家 | D.“成由俭,败由奢”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 )
A.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
B.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
C.出兵直接铲除了各诸侯国 |
D.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 B.法家和道家 |
C.道家和兵家 |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