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对《唐朝人口统计表》(见下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时间 |
人口数 |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
1900万人 |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
4141万人 |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
4531万人 |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
1690万人 |
A.唐朝人口呈不断上升趋势 B.唐太宗开明统治利于人口增长
C.武则天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唐玄宗前期人口继续增长
一位同学构思了一部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唐朝时期张三一天的生活情况,其中错误的地方是
①早上拿着交子去买馒头
②街市游玩结识了一位回族朋友
③突然听说鉴真去日本讲学了
④晚上在家研读《大唐西域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人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
D.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
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 )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
“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这段话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思想。在其一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 B.减轻刑罚,修订法律 |
C.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 D.驱逐突厥,加强控制 |
为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张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书里记录了中国古代一位皇帝的政绩。你知道这位皇帝是谁吗( )
A.唐高祖 | B.唐太宗 |
C.唐高宗 | D.唐玄宗 |
隋唐时期,青年张三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件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隋文帝 | B.隋炀帝 | C.唐太宗 | D.武则天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汉律》 | B.《隋律》 | C.《贞观政要》 | D.《唐律疏议》 |
下图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她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重视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
B.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某同学在整理学习笔记时,有如下关键词“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等据此推断该学习笔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皇帝是( )
A.秦始皇 | B.唐太宗 | C.唐玄宗 | D.宋太祖 |
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是( )
A.唐玄宗 | B.唐太宗 | C.隋炀帝 | D.武则天 |
贞观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张玄素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于是罢役。材料中的“上”指的是:( )
A.唐高祖 | B.武则天 | C.唐太宗 | D.唐玄宗 |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役 | B.重用人才 | C.减轻刑罚 | D.善于纳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