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初中历史

封建社会多次出现“治世”局面。下列“治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光武中兴    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治通鉴》记载:“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里的“上”是指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号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曰:"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开元元年十月,姚崇在建议中说:"臣请国亲不任台省……员外等官,悉请停罢,可乎?"唐玄宗高兴地回答说:"肤素志也。"开元二年正月,玄宗下令从京官中选拔有才识者出任都督、刹史,又从都赞、刺史中选拔有政绩者入为京官,进行交流,并规定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五月,玄宗一举罢免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数千人。
--《旧唐书》
(1)长安城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点。从《唐长安城地图》看出: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表明其政治特点是:城内设有国子监、建有孔庙,表明其思想特点是:;对几个"坊"的描述可看出其社会经济特点是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朝兴盛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材料三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思此三,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怎样?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夙夜孜孜”、 “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这段话是谁说的?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A.隋亡之鉴 B.知人善任 C.居安思危 D.虚心纳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C.明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最不能在哪本书中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日:“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问题?(2分) 请说出他的哪句名言反映了他的这种看法?(1分)
答: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原则是什么?(2分) 列举两位他在位时用的贤人。(2分)
答:                                                                         
                                                                            
(3)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才,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人力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一说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关系。(3分)
答:                                                                         
                                                                            
(4)评价古代帝王需遵循什么原则和标准?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贞观年间,家住余杭的书生王某乘船经过大运河的永济渠来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错误:                                                                     
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政要》 D.《贞观氏族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热播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使我们的思绪回到梦中的大唐王朝。中国唐朝时期,活跃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著名人物不包括

A.中臣镰足 B.穆罕默德
C.查理·马特 D.亚历山大大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其设置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做奴隶。
(1)材料一出自商鞅变法。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机构。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政府怎样的政策取向?其直接效果怎样?
材料三 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作庸 ……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 627 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 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负担所采取的措施。(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材料四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 年的 400 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4)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