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
A.东厂的设置 | B.军机处的设置 |
C.丞相的废除 | D.文字狱兴起 |
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指秦朝焚书坑儒)……。”
(1)材料一抨击了明朝怎样的选官方式?为什么这种方式“有甚于咸阳之郊”?
(2)为了加强专制集权,明清两朝还创立了哪些制度?
材料二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
(3)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
(4)以上两则材料的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的统治?有什么共同目的?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 B.生活习惯的变化 |
C.社会文明的进步 | D.君主权力的强化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什么文学形式?作品内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该思想感情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因为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
--《百家讲坛》历史频道
(2)材料二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的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1)简述明朝时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君权?
(2)清朝时,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何影响?
民族友好,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隔离与统一
|
隔离 |
统一 |
第一次 |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
1662年, ① 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 |
第二次 |
1895年《 ② 》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 |
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恢复行使对台湾的主权 |
第三次 |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 |
|
材料三 “占中”指的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 “占中”公然违反香港法律规定,冲击政府,严重阻塞交通,扰乱社会秩序,是把少数人的政治诉求凌驾于法律之上。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会见香港工商界专业界访京团时,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定不移支持香港依法推进民主发展,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百度百科共0条评论...
请回答:
(1)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政治上的哪一措施对秦朝疆域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图二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
(2)清朝前期的疆域最南端在哪里?图三中A、C两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唐朝与A地联系密切有何突出表现?(举一例说明)清朝前期,为加强对A、C两地的管辖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3)材料三中①和②应填上什么内容?
(4)20世纪80年代谁最早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指的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你对香港发生的“占中”行为有何看法?
清朝初年的某一天,有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当时实行( )
A.焚书坑儒 | B.八股取士 | C.厂卫制度 | D.文字狱 |
时空穿梭机。 重拾民族统一之梦 (5分)
(1)你来到隋朝看到很多读书人到京城参加考试,希望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原来, 制早在隋朝就已经确立。 |
(2)你到了大都,了解了元代疆域辽阔,战争频繁,为便于管理,在地方实行了 制度。 |
(3)你来到 朝的都城南京,听说丞相胡惟庸被太祖皇帝诛杀,丞相的政务分给了六部来管,从此就没有丞相了。 |
(4)1684年,作为康熙皇帝的钦差大臣,你来到____省的总督衙门宣读了设置台湾府的诏书。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
(5)你在京城听说,雍正皇帝设立了 __,专门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来这个机构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4分)
(2)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 2分)
(3)请指出材料二中措施的原因与影响? ( 4分)
(4)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
历史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 )
A.防止人民反抗 | B.压制知识分子 |
C.巩固封建统治 | D.统一思想 |
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废行省,设三司 | B.八股取士 |
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 D.设立军机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