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清政府宣布的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各省建新式学堂 | B.创办京师大学堂 |
C.派遣留学生 | D.废除科举制度 |
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 )
A.顽固派的强大 | B.光绪帝被囚禁 |
C.袁世凯的告密 | D.帝国主义的破坏 |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
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一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 B.开办新式学堂 |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D.训练新式军队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他到过香港、上海,看到那里的繁荣,很受刺激,认为还是西方的制度好。他大量阅读西方书籍,深感“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从此,他开始了倡导维新变法的政治活动。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
(2)有人认为材料一中的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所以没有什么历史意义。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请列举材料二中所反映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2位)。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反映的事件,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B.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制度 |
C.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 D.建设近代化企业 |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 |
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 |
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 B.道光帝 |
C.光绪帝 | D.宣统帝 |
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的新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 B.维新变法思想 |
C.民主与科学 | D.马克思主义 |
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17周年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
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
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善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运动 |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
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
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
材料:……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回答:
(1)请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学习器物的具体活动有哪些?
(3)为了实现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它主要学习了西方的什么?在其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什么观念?
(4)请写出近代化探索的思想主张的变化?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