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推翻清朝政府 | B.实行君主立宪制 |
C.挽救民族危亡 | D.建立民主共和国 |
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相比较,共同点在于( )
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
B.都主张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
C.都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
D.都反对孔教 |
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 D.戊戌政变 |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B.训练新式陆海军 |
C.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 |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下列有关戊戍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 | B. | 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 |
C. | 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 D. |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
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 B.康、梁组织公车上 书 |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事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 B.他是没地方可逃 |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 D.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戊戌维新以后……使得人们原来一脑子的封建思想里面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 )
A.促进思想启蒙 | B.挽救民族危机 |
C.推动政治改革 | D.促进经济发展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付诸实践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