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 1850年,英国商人约翰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港销售。
错误: ______________
理由:
2.从1915年起,陈独秀等人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6分)
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每年都举行活动庆祝“青年节”,这是因为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哪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首都三十万群众欢庆这神圣的历史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指哪一运动?改良主义指哪一历史事件?揭开其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2)材料一中“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指什么革命?这场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国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
材料二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对北大进行了教育改革。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这一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他对学生提出抱定(求学)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三点要求,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他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则,(遵)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北大还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出现流派纷呈、学术繁荣的局面,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来到北大任教,《新青年》也从上海迁到北京。
(1)在材料一中,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一主张在百日维新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蔡元培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里的“他”是指( )
A.鲁迅 | B.胡适 |
C.毛泽东 | D.陈独秀 |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主张如何学习西方?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为实现材料二的政治主张,近代中国掀起了哪场政治运动?该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历程。
根据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判断,下列时年代尺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
B.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
C.中国的思想近代化进程 |
D.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进程 |
陈独秀在某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
B.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C.反对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
D.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
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刊载 《敬告青年》一文,并由陈独秀创办的刊物是( )
A.《青年杂志》 | B.《国闻报》 |
C.《时务报》 | D.《民报》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哪一运动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A.公车上书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北伐战争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
A.新文化运动 | B.民族解放运动 |
C.实业救国潮流 |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