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最能说明“合作者”这一观点的是
A.南昌起义 | B.秋收起义 |
C.武昌起义 | D.北伐战争 |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建立国民政府的地点在( )
A.武汉 | B.北京 | C.南京 | D.广州 |
1914年—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原因是( )
A.日本给北洋军阀政府贷款 |
B.北洋军阀分裂 |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改变政策 |
D.“一战”时欧洲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
1946年华君武先生的漫画《磨好刀再杀》反映了:( )
A.美国“扶蒋反共” |
B.中共“争取和平与民主” |
C.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
D.全国人民“要和平,争民主” |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
A.吴佩孚 | B.蒋介石 |
C.张作霖 | D.孙传芳 |
孙中山曾说:“今天在这个地方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指的是( )
A.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 B.抗日军政大学 |
C.云南讲武堂 | D.西南联合大学 |
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的队伍是( )
A.黄埔学生军 | B.蒋介石的军队 |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 D.吴佩孚的军队 |
口号是时代的鲜明印记。与下图所示战役形势相符合的口号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并肩作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
C.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 D.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在广州参加“广东省农村教师置换培训华南师范大学初中历史班”的老师们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进行了考察。他们考察的学校创立于(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为北伐战争提供大批军事人才的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 B.京师同文馆 |
C.福州船政学堂 | D.黄埔军校 |
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主题,“和平、民主”可能流行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重庆谈判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国共两党联合起来,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开展了( )
A.新文化运动 | B.重庆谈判 |
C.北伐战争 | D.抗日战争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