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初中历史

材料一 :上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下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材料二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引自《北伐宣言》
(1)材料一的对联跟我国近代哪所军校有关?该校的校长是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3)北伐的先头部队是哪支队伍队伍?这支队伍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屡败强敌,为的部队赢得了什么称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

A.袁世凯 B.孙中山 C.李大钊 D.周恩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

A.黄埔军校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北京大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7月16日,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暨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25周年座谈会在济南举行。回顾黄埔军校的历史,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成立
B.成立于1924年
C.它是近代中国唯一的一所军事院校
D.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是一张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图,从该图中你不可能获取的信息有

A.北伐的主要战场集中在湖南湖北两省
B.北伐主要打击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
C.北伐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D.北伐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对抗也有合作,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

A.南昌起义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军事人才的摇篮,这所学校学习苏联红军的经验,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学校的党代表是: (   )

A.孙中山 B.廖仲恺 C.蒋介石 D.周恩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中国近代的什么运动。分析材料三所指运动的意义。
材料四:(独立解放之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中国共产党打响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五:(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丽的篇章。
(4)材料五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开始于那次会议?这条道路的指导理论设什么?
(5)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谈一下你的中国的复习之路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民国75年7月9日,台湾地区发行的一枚周年纪念封的局部邮票处。该纪念封是为了纪念60年前(民国15年)发生在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北伐战争开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辛亥革命胜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 “周主任”。他们相互这样称呼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这里的“军阀”不包括(  )

A.吴佩孚 B.汪精卫 C.孙传芳 D.张作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所学校的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这所学校的校长是(  )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毛泽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习英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英国,深究其驾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速则三年,迟则五年,必事半而功倍。
——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
材料二 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温家宝总理特别指出,回顾一下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曾经有过四次科技机遇,但是四次均失败。
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所谓“康乾盛世”。当时的清王朝沉湎于“天朝上国的盲目自满。对外,将国外的科技发明称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对内,满足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麻木无睹,错失良机。
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因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肤浅终告失败,中国又一次丧失了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机遇。
第三次是20世纪上半叶,由于军阀混战及外敌入侵,中国丧失了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机遇。第四次是“文革”时期,新中国建立的宝贵科学技术基础受到很大的破坏,我们又失去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至今)的机遇,使我国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有所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
——摘编《总理专家共商七大新兴产业筹划刺激经济新方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中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果。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是如何应对的?请举例加以说明。 依据材料归纳中国错失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原因。
(4)改革开放后,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应对举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