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国共两党43天艰苦谈判的结果,它是全国人民寄于和平希望的依靠,而它却成为国民党拖延时间,准备内战随时可以撕碎的一纸空文。”这里的“它”是指
A.《双十协定》 | B.《停战协定》 |
C.《共同纲领》 | D.《国内和平协定》 |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A.井冈山会师 |
B.西安事变 |
C.百团大战 |
D.重庆谈判 |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将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大口号是( )
A.和平自由平等 | B.民主自由科学 |
C.和平民主团结 | D.民主自由团结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进行不懈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请将下列四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③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①③④ | D.④①③② |
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
1948年9月 |
地点 |
锦州、沈阳 |
结果 |
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 |
意义 |
解放了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这里的尖刀是指 ( )
A.刘邓大军 | B.八路军 | C.新四军 | D.华北解放军 |
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所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 B.淮海战役 | C.挺进大别山 | D.三大战役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
A.共产党与民主党合作建立新中国 |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D.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重庆谈判的最大功绩是( )
A.争取了国内的和平 |
B.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
C.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
D.实现了第三次国共合作 |
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要和平,争民主”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