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抗美援朝
初中历史

世界上最有力的两双手,一双是美国之手,另一双是中国之手。以1949年为界,之前和之后,这两双手都有过交手、握手和携手的经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

联合国家宣言经过磋商,1942年1月,在华盛顿签署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联合国家宣言》。中国和美国开始携手抗击日本法西斯。
(1)《联合国家宣言》有什么重要作用?20世纪初和中期,中美两国军队在哪两场战争中交过手?
材料二:如图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2)观察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如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经过了短时间的“眺望”,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不承认”政策。……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了中国土地,从此实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一说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经济和政治原因
(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我们从美国经济发展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
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八年级(1)班举行一次加强纪律教育的主题班会,黄敏同学演讲中提到了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如生命的英雄功臣。这位功臣最有可能是

A.董存瑞 B.黄继光 C.邱少云 D.罗盛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重于生命,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英雄是(     )

A.黄继光 B.董存瑞 C.邱少云 D.罗盛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开国大典

材料二:1953-197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它经历了: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几个阶段。
材料三: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五:“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六:对外开放格局图

材料七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就显著。1992年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列举两项)
(2)材料二中工业起步从 ___________ 年到 ___________ 年。列举一五计划的四项成就。
(3)材料三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如何评价这次会议?
(4) 在材料四错误路线的指导下,开展了哪些“左”倾运动?
(5)根据材料五回答: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没计师是谁吗?(2分) 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4分)
(6) 材料五指出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
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材料六中“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指(  )。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是(  )。
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分)
(8)根据材料七分析,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又是哪次会议提出何种经济体制后,进一步促进了此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班级准备办一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谱”板报,下列可以入选的人物有:
①董存瑞  ②邱少云  ③雷锋   ④黄继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之初,空前提高我国国际威望的事件是

A.祖国大陆统一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土地改革完成 D.中印双边谈判胜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抗美援朝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