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
A.厦门 | B.广州 | C.海南 | D.上海 |
建国后我党伟大的历史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 B.中共十三大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新时期”“新”的起点是
A.进行真理标准大讨论 |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
C.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
D.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政治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C.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 B.“共产风”现象 |
C.阶级斗争为纲 | D.“两个凡是”方针 |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 B.中共八大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四大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安徽凤阳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情况: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请回答:
(1)与材料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在哪一年基本完成?
(2)材料二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因为实行了哪种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与新中国历史上哪一次会议有关?
(3)除材料一、材料二所涉及的农村经济政策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两次调整农村经济的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下图是刘老师上历史课时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将复习的主题是( )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B.工业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
C.农村工作开创新局面 | D.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 |
2015年是邓小平同志诞生111周年。李磊同学制作了一个纪念网页,网页标题处李磊同学准备加上一句邓小平的名言,下列选项中不能采用的是:( )
A.特区姓“社”不姓“资” |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C.发展才是硬道理 |
D.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
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