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同答:
(l)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3)材料二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是谁?他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贡献是什么?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辛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和负责任的形象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昂首前进。
请回答:
(1)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事件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意义如何?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努力?
(2)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什么失误?(或成就或失误答出两点即可)
(3)到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在这次会议上形成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谁为核心?并且说出他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材料二:“……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我准备在宪法规定的职责范围内,为我们千疮百孔的国家,定出一些必要的措施……”——罗斯福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阅读材料一,说说列宁用什么政策来纠正错误?这一政策有什么成效?
(2)材料二他所说的“必要措施”指的是什么?他实施的“必要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回答:当时农村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请指出“好”在哪里
(4)列宁、罗斯福、邓小平三人举措提出和实施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是什么?你认为这三位人物共有的优秀品质有哪些?
(5)意识形态不同的三个国家的成功改革,对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有何借鉴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安徽凤阳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情况: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请回答:
(1)与材料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在哪一年基本完成?
(2)材料二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因为实行了哪种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与新中国历史上哪一次会议有关?
(3)除材料一、材料二所涉及的农村经济政策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两次调整农村经济的政策。
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问题:
(1)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共历经风雨。建国后党在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上出现了哪些“左”倾错误?(举两例即可)
(2)这些失误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得到全面纠正,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什么思想路线?(2分)还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2分)
(3)从党的发展史来看,你是怎样认识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首诗也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隔近三十年后,饱经沧桑的中国又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方面的相关史实,各举一例谈谈你对“时间开始了”的理解。
(2)“时间又开始了”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密切联系,此事件对中国命运的抉择有何影响?
(3)材料二:进入21世纪,时间“再一次开始”,走向2020,届时神州大地必定 。
请在上面空白处填入展望的美好前景
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后,为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
(2)为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我国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你知道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是谁吗?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经验教训,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
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夫妇推向门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请回答: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
(2)镜头二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时期?该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镜头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该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材料一: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7个关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1号文件,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国家农村改革发展政策体系。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特别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摘自《人民网》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诸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局面,这主要得益于统治者对农民实行怎样的政策?
(2)建国初期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中央政府颁布了什么文件?距今多少年了?
(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农村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之后,我们国家是怎样在农村进行改革的?
(5)今天我们国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在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你能举两例说明吗?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1.5 |
54.8 |
7.9 |
8.6 |
(1)观察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村开展的一项什么运动的结
果?该运动主要在什么地区进行的?该运动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看图说史
(2)上述图片和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了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4)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十年浩劫,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中国人民痛定思痛,开始了深深的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人民奋斗的新起点,悄悄的一场新的变革在神州大地上揭开了序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什么?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2)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新时期的开始,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政府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材料四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995年1月30日)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2)材料二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哪一伟大构想中体现出来?
(3)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据材料四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在召开前即被媒体和中国民众与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后者被公认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引自《京华时报》2013年11月21日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材料三 新华社广州2013年12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采取多种措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1)根据材料一“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2)根据材料二、三回答,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分别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说一说,中国人民以勇气和智慧创办了经济特区,它的创办有何意义?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历史表明:科学决策并适时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三次重大改革:一次是20年代初期的苏俄,一次是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简述第三次改革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形式。
(2)下面材料反映了三次改革的举措或影响,阅读后回答: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
||
材料一 |
材料二:蓝鹰标志 |
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 |
①材料一中僵化的“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30年代美国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②材料三: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与时代潮流相随,在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中,中国大胆创新,及时调整政策,走出了既与世界相联系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国外称之为“中国模式”,有人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经济自由加上政治压制。”也有人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据此,你认为国外对“中国模式”有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发30年成就的认识或体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③为什么说1992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
④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