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们也即将迎来党的生日。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走向辉煌。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8分)
探究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党成立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磨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分)
探究二: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材料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
——《走进新时代》
(3)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实现“当家作主站起来”与“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党的领导人分别是
谁?(2分)
(4)为了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我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1分)
(5))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请问这个“旗帜”是什么?(1分)
探究三:经济建设和探索失误
(6)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也曾犯过严重的失误,请举一例。(1分)
探究四:成功经验和感悟
(7)纵观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你认为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1分)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外交和工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材料二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⑵根据材料二,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基本任务是什么?该计划何年完成?
⑶列举这一规划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相关的“三农”问题。
材料一:一副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逃离饥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相关?“今岁分田”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政策?
(2)1953年后,我国是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其实质是什么?
(3)从“当年”到“今岁”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谁?此翁的科研成果是什么?“改变了世界”说明什么道理?
(5)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对于“三农”问题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
中国 (1952年) |
印度 (1950年) |
美国 (1950年)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材料二: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在该时期,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情况,请问实现了该行业和平过渡的政策是什么?
(3)除了材料二中行业的改造外,我党还对哪些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收集整理材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请仿照示例,根据提示再用另外一种方法,对以上图片进行分类:
【示例】按时间分类,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图一、图二、图三 改革开放后:图四
(1)【提示】按对农村生产力或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的影响分类,可分为:
促进农村生产力或农村经济发展: 阻碍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发展:
(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你认为这两次“分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第一次“分田”: 第二次“分田”:
两次“分田”最大的不同是: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有什么意义?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该政策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1953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表格,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和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试举一例说明为努力实现“最高利益”此时的新中国的重要改革措施是什么?(2分)
判断改错辨析题
1、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由农业合作社合并成的“一大二公”的组织形式是互助组
错误 正确
2、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三大改造”。
错误 正确
3、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是广东、福建。
错误 正确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私有企业改革。
错误 正确
5、1953年我国宣布开始执行“一五”计划,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6、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2年11月以来,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独立自由梦】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各自胜利的标志。(2分)
【工业强国梦】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2)60多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分)
【民生幸福梦】材料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树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
(3)材料三中的这次会议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什么上来了?(2分)
【开放繁荣梦】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4)请回答:20世纪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进行过哪些探索?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将怎样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2分)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劲头,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是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一直关注的,下面请阅读下列与农民、农业、农村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其中哪场运动并没有实现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2)材料三这场运动是“左”的错误的产物,这种错误在当时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材料三中的事件?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①②④③ | B.②③①④ |
C.④②③① | D.③①②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钢厂、无缝钢管厂相继开工,中国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大江南北。
材料二: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 … 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五十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1)材料一中“这一时期”是什么时期?其基本任务是什么?(答出两点点即可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什么历史事件?
(4)材料二中的事件什么时间结束?其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1分)
材料二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2)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忆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分)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