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右图《妇孺三字书》(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所编白话教材)(注:時—时;開—开;豐—丰;廣東—广东;國—国;圓明園—圆明园;燒—烧)。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咸丰十年”是( )
A.1840年 | B.1842年 | C.1856年 | D.1860年 |
下图阴影部分所示的中国领土,是俄国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的( )
①中俄《改订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④中俄《瑷珲条约》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这一事件相关的是( )
A.《林则徐》 | B.《鸦片战争》 |
C.《火烧圆明园》 | D.《甲午风云》 |
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 B.英法联军的暴行 |
C.沙俄侵华的罪证 |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
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说法能够验证此结论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辛亥革命 |
D.《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了新文化运动 |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中法战争 |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分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从“克莱武对印度的掠夺、第二次鸦片战争、章西女王的反抗活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内容,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该是:( )
A.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B.殖民扩张与反殖民的斗争 |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中法战争期间 |
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
A. | 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
B. | 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 | 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
D. |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了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A. | 英法联军 | B. | 英美联军 |
C. | 八国联军 | D. | 美法联军 |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多万平方千米的条约是( )
A. | 中俄《瑷珲条约》 | B. | 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
C. | 中俄《北京条约》 | D. | 中俄《改订条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