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初中历史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曹丕称帝 B.赤壁之战
C.刘备称帝 D.孙权称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祖国大陆很早就与台湾有密切的联系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在

A.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 B.公元前三世纪三十年代
C.公元二世纪二十年代 D.公元三世纪三十年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A.北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 。此处“老臣”是指(   )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他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哪一思想?
材料四:“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4)材料四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五: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5)材料五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材料六: 三国鼎立形势图:

(6)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六《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              ;B              ;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历史记载最早的扬州城是

A.邗城 B.广陵城 C.唐城 D.旧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①孙权 ②曹操 ③刘备 ④曹丕 ⑤诸葛亮 ⑥袁绍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示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是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下列曾以此为都城的是

A.吴国 B.辽代 C.北宋 D.元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2)其中A、B、C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3)其中发生在E的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F在三国时期被称为夷州,它就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曹操在下列哪场战役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队,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