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俄国二月革命
初中历史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最先践行这一思想的事件是?
(2)图二译著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最早提出该观点的是谁?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有何重要意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成功的革命活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裁撤冗官……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材料一是清朝光绪皇帝颁布的变法令的内容,这场变法史称什么?这场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被概括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于哪一年?
(3)依据材料三,“第三次革命”是以哪次重要会议作为开始标志的?这次会议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带火了一系列热词, “中国梦”就是其一。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什么?分析材料,概括该“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2)为实现“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材料二中两位历史名人作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
(3)材料三中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材料四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开始于哪一次重要的会议?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将如何继续?(2分,最少答出两点)

来源:2015届内蒙古五原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
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的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是什么?后来这场运动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什么革命理论,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八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线索,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而近代化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显得特别的耀眼,依据所学回答:
(1)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什么运动?后来支持维新变法的清朝皇帝是谁?
(3)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它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中国思想近代化,请回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高举的两面大旗。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揭阳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和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l 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刘少奇是我国第二任国家主席,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受到迫害,1968年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失去人身自由,并被开除出党,撤销了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四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用法律制度手段制约公权力,则是中国依法治国打造良政善治的核心。
——中新网
请回答: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阴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2分)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2分)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1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如何才能有效地制约权力?(1分,不得照抄原文)

来源:2015届江苏太仓市九年级下期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九年级三班同学组织了“寻梦、追梦、圆梦”系列活动,于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东方古国梦现辉煌】
(1)“唐人”是古时对中国人的一种称谓,见证了唐朝在世界上的盛名与辉煌。这是设计组某同学的一张知识卡片,结合所学知识,填写重要史实。

【近代百年艰难寻梦】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各阶层人民不懈探索,共同谱写下民族复兴的交响史诗。这是理论组某同学设计的近代前期研究简图。

(2)观察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索过程呈现了怎样的特点。促使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民族复兴梦想渐真】
(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这是策划组同学集体设计的“圆梦图”,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参与“圆梦”行动。(要求:在空白格内填写具体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去年之革命”

A.首先爆发于“六朝古都”南京
B.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1年的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1978年,党的 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来源:2015届江苏省常熟市九年级4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材料三简而言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还是我们的革命任务。
——《毛泽东书信集》
材料四据统计,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不足之处
学习内容
实践活动
最主要影响
第一期
机器上
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第二期
制度上
政治制度

它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传播,有利于社会进步,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期
文化上
思想文化

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根据材料三所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1953——1957年中国在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材料四所反映情况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来源:2015届湖北省襄樊市老河口区中考适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安市某校八年级(3)班办了一期以"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主题的历史板报,其中不能选取的内容是()

A. 成立强学会 B. 成立兴中会
C. 成立同盟会 D. 领导辛亥革命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广安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发展历程。
【图示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图1
(1)近代中国在学习器物层面上,提出了什么口号?在学习制度层面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图1所示,第三层面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图说历史】

图2
(2)图2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在移风易俗方面出现的什么变化?
【探究历史】
(3)综合以上探究,请你概括出近代化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漳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民主义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指是()
①民族主义②民权主义③民生主义④民主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1分)
(2)“先生”是指谁?(1分)
(3)“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4)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为什么这样说?(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俄国二月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