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辛亥革命后,长辫、缠足、跪拜等封建陋习被逐渐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
B.长辫、缠足不方便生活 |
C.长辫、缠足不卫生 |
D.辛亥革命冲击旧制度,改变社会习俗 |
生活在民国时期的曾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搜集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由于年代久远画面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看见“某某人摄于某某时间”的字样。同学们各抒己见,进行科学探究,其中这张照片不可能是
A.林则徐摄于虎门销烟时 | B.孙中山摄于中华民国时 |
C.陈独秀摄于北京大学 | D.李宗仁摄于台儿庄战役时 |
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
A.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B.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
C.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D.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
杨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下列表格,此表格的主题是( )
A.资产阶级的探索 | B.政治体制的变革 |
C.民主思想的传播 | D.地主阶级的自救 |
国共两党于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4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民国十二年 | B.民国十三年 | C.民国十四年 | D.民国十五年 |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 “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我们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依据是( )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B.没有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 |
C.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D.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下课后)阅报纸,见专志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占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指的是清政府)即以推倒。”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南昌起义 | B.武昌起义 | C.南京起义 | D.金田起义 |
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