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召开了中共八大 |
C.完成了三大改造 |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起步 |
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
D.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B.“一五”计划期间 |
C.“文化大革命”期间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A. | 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 |
B. | 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 |
C. | 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 |
D. | 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 |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发行的壹分纸币,这枚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为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这辆卡车就是我们熟悉的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它最早生产的时期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 |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B.文化大革命期间 |
C.改革开放初期 |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
有人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两种,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下列对“一五”建设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A.工业和农业并重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注重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D.注重各方面协调发展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以下主题图片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
A.鞍山大型轧钢厂; | B.“蛟龙”潜至7062米,创深潜新纪录; |
C.长春一汽生产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
下表是“1952年美、中、印三国人均钢和电产量对照表”。为解决表格中反映的问题,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农业 | B.重工业 |
C.商业 | D.纺织业 |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从1953年起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掀起“大跃进”运动 |
纽约《世界日报》曾这样报道“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毛泽东的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与“一五”计划有关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D.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