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 "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 材料一中我国工业呈现出怎样的状况?鉴于此状况,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重点是发展哪一行业?(3分)
材料二    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

(2) 材料二中出现的情况最早应出现于哪一年?(1分)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1月1日社论
(3) 依据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何产生的?(1分)根据材料指出“战略
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1分)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规定“第一条: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民主和法制,这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该文献的性质是什么?贯穿着什么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至少说出二项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对建国初期的国家情况进行的描述
材料二
 
(1)材料一体现了我们国家什么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在什么时候得到改变?你能用一些建设成就来说明吗?(至少举出3个)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讲述的什么运动时的中国?这一运动使得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最终党中央提出了什么方针,使得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八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会议篇】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哪次会议?
【人物篇】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人物
称号
 
“铁人”
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

 
(3)他们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写出两个)
【成就篇】
(4)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7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采取的重大决策是什么?请你列举2项实施这一决策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感悟篇】
(5)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
(2)1953—1957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导致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4)这25年来经济建设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九年级2班同学在开展一场主题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比一比】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上述表现反映了什么事实?我国为改变这一状况,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想一想】
1952——1965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2)说说从B点到C点,我国的农业产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出现如此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一说】
(3)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文化大革命十年通常我们称之为“十年内乱”,通过对这“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议一议】
(4)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探究,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出现过一些失误,请你说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如何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报刊——历史的记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速度......灵魂。”                                   ——l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l979年1月1日社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一五”计划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由此在全国展开了什么运动?(2分)
(3)材料三中“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要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政府源于人们的契约,政府的目的在于保障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为人民谋福利。                                
材料二: “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列宁
材料三 :北方人民热烈欢呼宣言的发表,黑人群众连夜集会,欢庆自由和解放。南方的奴隶主则咒骂林肯是“魔鬼”,把宣言的发表说成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惊人的政治罪行、最愚蠢的政治错误”。然而历史是公正的,它已经证明宣言是一个民主性的革命文件,它是美国人民(包括黑人与白人)长期进行反对奴隶制和废奴斗争的结果。宣言的发表加速了北方的军事胜利。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走自己的路。90多 年来,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立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合理的人才流动制度;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是通过什么手段并通过什么法律手段实现人民“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的。
(2)材料二中的“大革命”是指什么?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法律手段来巩固“大革命”成果的?
(3)材料三中的“宣言”是指什么?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指什么?它最早是在那部文献中得以规定保障的?
(5)以上材料体现的时代发展趋势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一时期,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钢厂、无缝钢管厂相继开工,中国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大江南北。 
材料二: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 … 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五十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一时期”是什么时期? 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什么历史事件?
(4)材料二中的事件什么时间结束?其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解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2)导致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