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评论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到1957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就。(2分)
材料二 (3)小刚同学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列表如下,请你帮他完成

类别
内容
改革篇
农村: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          
20世纪90年代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B  
开放篇
1990年开发与开放   C ,作为龙头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D 
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的自耕和雇耕的土地及其财产,不得侵犯。”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引自什么文件? 它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2)从材料中概括土地改革的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共7分)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准备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下列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人物篇】
下面图中的历史人物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二位人物的姓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1)图一:                     被誉为:                    
(2)图二:                     被誉为:                     
【探索篇】
下面四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

(3)根据图片信息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各开展了哪些重要运动?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农村政策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4)图三农村政策的变化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改革对农业生产影响?
【成就篇】
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图一、图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后实现的建设成就。这一计划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感悟篇】
从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回答:
(6)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
材料二 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中国学习日本的什么政治体制?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它实际上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本质上与康有为主张的政治体制都属于什么性质?
(3)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高举了哪两面大旗与之进行斗争?
(4)材料四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这一体制与康有为、孙中山倡导的政治体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誓词
材料二:在……开始时,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三: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材料四: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需要国家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哪一重大事件?简述其影响。
(2)材料二为了摆脱落后状态,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为了“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国政府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影响。
(4)材料四中美国为了应对“大萧条”采取什么措施?这种措施的特点和效果如何?
(5)以上材料他们都面临怎样相同的境况而采取什么措施度过难关的。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请据材料一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思想认识问题?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并列举出至少两项举措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均改变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得主要内容之一。回顾历史,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经历了漫长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痛诉了英国国王队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力,它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内容源于什么文献? 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他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做出了哪些贡献?
(3)材料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颁布的重大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问答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今天,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光辉而艰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科技飞速发展、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外交事业进入崭新时期……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事件是什么?
(3)请举出材料中我国在“科技、法制建设”方面的成就各一个。
(4)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感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中国工业化从无到有、艰难前行。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为中国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改变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请各举一例。
(2)清末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在家乡南通创办的纱厂叫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这期间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工业化建设成就,请举一例。
(4) 2015年春,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力争在2045年左右成为工业强国。但当今"中国制造"面临着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弱、优质品牌少、环境恶化等难题。由此针对某一难题,提出你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摘自许知远《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
(1)材料一中"失败"指的是什么?"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成了怎样的实际行动?这一行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这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2)请说出在以上年代发生的革命运动名称及其领导人。
材料三 见下图

(3)根据右图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优先发展的企业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又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4)材料四所说的"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发生的"深刻的变化"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深刻的变化"对中国农民及农业产生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与法制】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上海造反派头头王洪文等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权。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的“一月风暴”,很快形成“打到一切”的全面内乱。
摘自人教社八年级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文件?(1分)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1分)
(2) 材料二表明我国哪个时期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哪个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1分)
(3)我国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4)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世界史上哪部法律文献的颁布和实施是“人治”走向“法制”的开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运用法律和道德的相关知识,点评图中商家的"算计"行为。
(2)专业人士提醒:为了避免被"算计",消费者的维权不仅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行为"。结合图 6中消费者的行为,谈谈你对这一提醒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前期提出了什么口号?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状元办厂” 的目的是什么?( 2分)分别指出一战期间和20世纪20年代后企业发展状况如何?有何原因?( 4分)
材料三“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60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在这个规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4)一百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强国之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对此有何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