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决策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指的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哪一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四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4)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2分)
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你知道我国第一部宪法和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分别颁布于什么时间吗?
A.1949年 1954年 | B.1954年 1956年 |
C.1956年 1982年 | D.1954年 1982年 |
下图体现当时我国( )
A. | 优先发展农业 |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
C. |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 | D.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主要意义是( )
A.掀起了土地改革的新高潮 |
B.总结了三大改造的胜利成果 |
C.开创了党派之间平等协商的新形式 |
D.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
当今我国汽车产销量和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在( )
A.1953年—1957年 | B.1958年—1965年 |
C.1966年—1976年 | D.1977年—1978年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一五"计划的完成 |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1958年,一位苏联专家要到中国各地旅游,那么他在中国大地上可能做到( )
①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指导工作
②感受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坐汽车到拉萨参观
④到天安门广场感受红卫兵的狂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
B.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D.大力发展轻工业 |
下图所示为原汇昌花边线漂染厂的收据。这一历史遗存印证的是( )
A. | "一五"工业化建设 |
B.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 |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
D. | "文化大革命" |
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那次会议上制定的?(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D. |
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中华民国约法》 |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