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A.列宁新经济政策 | B.罗斯福新政 | C.邓小平改革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A. | 新经济政策时期 | B. | 一五计划时期 |
C. |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反而低于改革之前。当时领导改革的是
A. | 斯大林 | B. | 赫鲁晓夫 | C. | 戈尔巴乔夫 | D. | 叶利钦 |
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A. |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 B. |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
C. | 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 D.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反而低于改革之前。当时领导改革的是
A. | 斯大林 | B. | 赫鲁晓夫 |
C. | 戈尔巴乔夫 | D. | 叶利钦 |
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A. |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 B. |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
C. | 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 D.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A. | 新经济政策时期 | B. | 一五计划时期 |
C. |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
战后世界格局错综复杂,并随着经济军事实力不断演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出现了美苏冷战的格局。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提出了哪些冷战政策?
(2)1967年,为了维护自身安全,抗衡美苏,法德实现和解。这一年由法、德等六国成立的组织是什么?
(3)1991年苏联发生的某一事件,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全球化,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国际组织是什么?中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于哪一年加入了这个国际组织?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 B.东欧巨变 |
C.赫鲁晓夫改革 | D.美苏争霸 |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 B.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 |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
下列哪一事件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A.戈尔巴乔夫改革 | B.东欧剧变 |
C.赫鲁晓夫改革 | D.匈牙利改革 |
关于赫鲁晓夫的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953年,列宁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
B.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 |
C.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经济体制 |
D.赫鲁晓夫改革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是正确的 |
填入下表横线处的应是
______最高领导人 |
在任期限 |
______________ |
1953年—1964年 |
勃列日涅夫 |
1964年—1982年 |
安德罗波夫 |
1982年—1984年 |
A. 美国 罗斯福 B. 苏俄 列宁
C. 苏俄 赫鲁晓夫 D. 苏联 赫鲁晓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与俄国(苏联)的关系更显得变幻多端、色彩斑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打响后,俄国人再也不愿意站在门外看热闹了,沙皇政府认定这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时机,向英法两国表示对于“有关欧洲共同利益”的要求,愿意与英法携手合作。……1860年初,沙皇政府决定仍以“和平”和“中立”的身份,周旋于中国和英、法之间,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
——《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
(l)材料中“战争”和“最大的利益”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 李大钊:“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和毛泽东共同颂扬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开创性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在结束对德作战整整3个月后,苏联履行自己的诺言,……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援助,也为反法西斯盟国最终击败日本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诺言”是在哪次会议上承诺的?为了履行“诺言”苏联又采取了怎样的实际行动?
材料四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世界的政治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解体的影响。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历程。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历史事件?(1分) 指出当时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哪两个重大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导致这一事件发生?(2分) 简要分析这一事件导致的后果。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自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2)根据世界历史知识,从国际形势角度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并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了市场关系的作用,它构成了这一政策的核心。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3)材料三评述的是苏俄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指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最大启示是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