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初中历史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哪一原则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辨析题:下图反映了2015年4月,亚非领导人继承和发展60年前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议精神的盛况。

错误:                                    
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亚非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深化亚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等倡议。回顾60年前,万隆会议与会各国接受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倡议是(    )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团结反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

A.巴黎和会 B.慕尼黑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万隆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新中国成立时
B.1955年亚非会议上
C.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D.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周恩来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不称霸”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杂志上的历史
《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周刊每年年末都会评选当年的“风云人物”,《谁在〈时代〉封面上?》一书的作者列努斯曾说:“那些经常出现在《时代》封面上的人物,必将被收入历史课本。”
材料一:1951年的期刊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时代》首次介绍给西方人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很有意思: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时代》对周恩来和新中国的“妖魔化”和“丑化”也许不难“理解”,因为当时中美两国正深陷于一场战争的泥潭中。

(1)可以看出,美国的对新中国是一种什么态度?当时,中美之间正陷于什么战争?
材料二:1971年11月8日,人物又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2)“The Chinese Are Coming”指的是中国当时那一项外交胜利?
材料三:这是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画面表现着尼克松与毛,周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由于英文中的Odyssey(旅行)具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含义,所以由此看出,美国方面对此次对中国访问还是很满意的
(3)“尼克松的中国之旅”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材料四: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是新时代的引路人,他引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的时代,中美关系也迎来一个新的时期,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4)邓小平能入选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四,你认为中美关系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内在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对世界的呐喊。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材料二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材料三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
材料四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为弥补“自己的不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并分析推动这种努力不断深入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4)根据材料四,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参会的亚非国家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诊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请判断对错并进行修改。)
1.1955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参加了在印尼万隆的亚非会议,中国代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修改:
2.1982年的春天,小张到南京观光,他看到南京农村正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南京城的人们正谈论着经济建设的热门话题。( )
修改:
3.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的是四川、安徽两省。那里的农民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
修改:
4.课堂上老师问陈立同学:“请回答有关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陈立同学这样回答:1971年,在第25届联大上通过了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
修改:
5.一个旅游团要去考察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应去意大利。( )                      
修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倡导发起这五项原则的国家中没有(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缅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印度尼西亚隆重举办了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庆祝活动,100多个亚非国家政要参加了此次活动。这说明(   )

A.亚非会议是发展中国家合作交流的唯一方式
B.“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C.亚非国家彻底消除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D.万隆发展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团结反帝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回望60年前的一次国际会议,不禁感怀周恩来总理发挥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智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将会议引向“求同存异”精神的胜利。这次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求同存异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