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
A.总理衙门 | B.福州船政局 |
C.京师同文馆 | D.京师大学堂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典型的是( )。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
C.主张维新变法 | D.率兵收复新疆 |
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B.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
C.维护清王朝统治 | D.建设近代化企业 |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 D.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 | B.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些抵制的作用 |
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第一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
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
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 B. |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
C. | 十九世纪末期 | D. | 二十世纪初期 |
某学校的学生用话剧在表演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同文馆(1862年)刚创立时的一个 情景,以下选项中符合该场景的是
A. | 校园里的男生都是短发 | B. | 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人体结构 |
C. | 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 | D. | 集会上学生都穿着整齐的西装校服 |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魏源的 思想主张是
A. | "自强""求富" | B.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C. | 民主共和 | D.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唐老师说:我们往往抛开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对统治阶级阵营中的许多政要人物与国家建树之材,一如像李鸿章那样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坚持"师夷之长技",力求摆脱困局的历史人物,缺乏一点"同情的了解"与尊重。唐老师认为
A. | 李鸿章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 | B. | 我们都应该同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 |
C. | 李鸿章是爱国者 | D. | 认识历史人物应有鲜明的阶级立场 |
下列著作中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的是
A. | 《狂人日记》 | B. | 《海国图志》 | C. | 《天演论》 | D. | 《四洲志》 |
19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B. |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
C. |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D. | 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富强起来 |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
(2)这场"自强运动"给中国工业奠定的初步基础表现在哪里?
(1)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明朝长城的最西端是。
(2)"六度出海,终抵东瀛"称颂的人物是;"驱除荷虏,一代英雄"称颂的人物是。
(3)魏源在他编著的《》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胡适发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1940年研制出世界先进制碱工艺的科学家是;1973年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5)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发生于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于年。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