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7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者的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
材料二 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请说出材料一所提的改革运动指的是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两个口号是什么?(6分)
(2)材料二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开始于哪个城市?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10分)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皆能制造……。
(1)根据材料一,从李鸿章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场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各一例。这些企业的创办有何进步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洋务运动有怎样的评价?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何时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封建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列举在这次自救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一例。
(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 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
(5)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
文化是经济、政治发展的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而生生不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系统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知识的重要著作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这种潮流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3)在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4)它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同时也迈出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此学府的名称是什么?
(5)但丁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和对人性的赞美,这体现了什么思潮?
(6)有位艺术家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7)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学说是什么?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通过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规划》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上述这些城市在中国历史上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起了重大作用。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企业位于湖北的有哪些?请说说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作用。( 2分)
(2)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意义?
(4)为了践行中共中央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总方针,毛泽东在湖南组织和领导了什么事件?
中国现代化(又称近代化)的探索经历坎坷,过程曲折,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洋务运动艰难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30年,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才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社会习俗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从政治和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角度看,中国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简要说明20世纪初思想文化近代化探索活动在我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4)材料四所述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自强”运动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封建主义”出现“些微裂缝”的原因。
(7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2)图一中的两位人物领导了哪次运动?
(3)以图二杂志为宣传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三 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4)材料三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指14-16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材料四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有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5)该文件的发表标志着哪一思想的诞生?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哪一次革命运动第一次将此理想变成了现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898年我国中文报刊统计
时间 |
报刊总数(种) |
华人创办报刊数(种) |
华人创办报刊数比例 |
1895 |
7 |
3 |
43% |
1898 |
47 |
39 |
83% |
材料二:1895年春,梁启超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1898年,梁启超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1)19世纪晚期,华人创办报刊数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变法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至少3点,3分)
(3)比较洋务运动和该历史运动在学习西方内容方面的侧重点
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百年现代化(近代化)的历程,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的经验教训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六次政治选择:第一次是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这一运动开始于洋务运动,经过戊戌变法……。第二次从1911年到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次是1914年到1928年,以袁世凯和北洋军事强人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次是1928年到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次是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的计划经济现代化模式。第六次是1978年到现在的邓小平新政模式。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请说出近代中国人实现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
(2)在材料二的第一次政治选择中,开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分别属于哪个阶层?(要求按顺序回答)
(3)请评价材料二第二次政治选择中的历史人物。
(4)依据材料二中第五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毛泽东为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采取的重大措施分别是什么?
(5)在材料二第六次政治选择中,1978年以来的"邓小平新政模式"的起点是什么?由此开创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又是什么?
(6)在百年现代化的探索中你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或从前人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最少说出两点)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下图)。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该片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请回答:
(1)明朝时期,在我国航海事业上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了加强我国的东南海防做了哪些努力?结局如何?你认为造成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们南海海域时常遭到周边一些国家的侵扰。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我国的南海海防?
“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只要有机遇、有智慧、有毅力,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这里的“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哪些人物为这次努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答出两个)
(2)“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一场文化启蒙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是什么?这场运动兴起后,中国近代史上哪些史实彰显了其主要思想带给中国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举出两例)
(3)1934—1936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在这次考验过程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了我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毛泽东争取民族独立的“梦想”得以“成真”的标志是什么?
(4)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我们正走在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上?
(5)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在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中国工业化从无到有、艰难前行。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为中国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改变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请各举一例。
(2)清末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在家乡南通创办的纱厂叫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这期间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工业化建设成就,请举一例。
(4) 2015年春,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力争在2045年左右成为工业强国。但当今"中国制造"面临着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弱、优质品牌少、环境恶化等难题。由此针对某一难题,提出你的建议。
八年级某班以"探寻中国的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探究。
材料一:(探索之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独立解放之路)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摘自许知远《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
(1)材料一中"失败"指的是什么?"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成了怎样的实际行动?这一行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这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2)请说出在以上年代发生的革命运动名称及其领导人。
材料三 见下图
(3)根据右图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优先发展的企业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又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4)材料四所说的"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发生的"深刻的变化"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深刻的变化"对中国农民及农业产生的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