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在三国的重大事件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材料三:下面是反映19世纪后半期日本社会面貌的几幅图片。
请回答:
(1)根据所学史实,填出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处的内容。
(2)指出材料二中英、法、美三国实现“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的具体体现?
(3)根据材料三中图1、图2和图3所示 信息判断,它们分别反映了日本在当时采取的哪三项具体改革措施?
(4)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
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放在一起研究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主题,这个共同主题是( )
A.思想解放运动 | B.民主与科学 |
C.近代化的探索 | D.自强维新 |
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前期以“自强” 为口号 |
B.安庆内军械所是民用工业 |
C.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
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李鸿章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他“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指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旗帜?
(5)据几则材料可知,中国学西方经历了从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由此可见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有何特点?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 B.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
《陕西通志》记载:“1894年,陕西机器制造局在西安成立,开始试制枪械弹药。陕西机器制造局为清政府所办,有机械师4名、铜匠2名、铁匠22名、帮工17名、学徒90名。到1897年试造子弹208万颗,造枪炮及修造各种枪炮4500尊,造粗细纱布125包,配制机具36000余件。”以下不属于陕西机器制造局特点的是( )
A.官办 | B.工人少,生产规模小 |
C.工场手工业发达 | D.主要生产军用品 |
下列表格中所反映的言论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的诉求是( )
时间 |
言论 |
1865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的工业化 B.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 D.启蒙与救亡并存
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时,发现了一段史料:“天朝再败于……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你认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又进一层”主要是指( )
A.实现工业的近代化 | B.实现军事的近代化 |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D.实现思想的近代化 |
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 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
C.十九世纪末期 | D.二十世纪初期 |
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
A.总理衙门 | B.福州船政局 |
C.京师同文馆 | D.京师大学堂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习英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英国,深究其驾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速则三年,迟则五年,必事半而功倍。
——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
材料二 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温家宝总理特别指出,回顾一下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曾经有过四次科技机遇,但是四次均失败。
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所谓“康乾盛世”。当时的清王朝沉湎于“天朝上国的盲目自满。对外,将国外的科技发明称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对内,满足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麻木无睹,错失良机。
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因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肤浅终告失败,中国又一次丧失了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机遇。
第三次是20世纪上半叶,由于军阀混战及外敌入侵,中国丧失了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机遇。第四次是“文革”时期,新中国建立的宝贵科学技术基础受到很大的破坏,我们又失去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至今)的机遇,使我国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有所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
——摘编《总理专家共商七大新兴产业筹划刺激经济新方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中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果。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是如何应对的?请举例加以说明。 依据材料归纳中国错失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原因。
(4)改革开放后,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应对举措?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材料二: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用史实简要说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3)请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2015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66岁生日。中国海军不断强大,那么你知道我国开始近代化并建立近代海军是在哪一时期( )
A.鸦片战争时期 | B.甲午战争时期 |
C.洋务运动时期 | D.辛亥革命时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