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封建的自然解体 | B.列强大批入侵 |
C.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 D.中国开始卷入自嫩主义市场 |
我国首部禁毒法2008年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他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 | B.林则徐 | C.魏源 | D.郑和 |
在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
A.中国大门被打开 |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出现了租界 | D.香港岛被割占 |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南京条约》 | B.《瑗珲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在谈到1821-1850年在位的某位皇帝,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皇帝和“土地”分别是指
A.嘉庆 澳门 | B.道光 香港岛 | C.同治 台湾岛 | D.光绪 辽东半岛 |
“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
B.鸦片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图1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
B.使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
C.古老的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段话的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 |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 |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 B.割占中国领土 |
C.打开中国市场 | D.传播西方文明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