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充满着(àng)然的生机!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崖……
B.满船的人都在仰头观望,我也跑到甲板上,看到万纫高峰之巅,有一细石(sǒng)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传说的神女峰了。
C.这个贵族府第同邻近的村庄往来甚密,而且还经营一部分田地,这儿原先也该有牛栏、马(jiù),有牛,有马,有犁,有耙,有谷仓,还有干草垛。
D.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zì)做奖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岁月流逝,英雄的业绩不见的诗句是“       ,       ”。
(2)苏轼《赤壁赋》 “                                   ”二句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3)杜牧《阿房宫》中用比喻的手法写阿房宫内桥的气势句子“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水仙子 客乡秋夜
赵善庆
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嵯峨:山高峻貌。檠:灯台,灯架。
曲辞中哪些景象增强了诗人的“归兴”?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曲辞最后三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两种加以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岁余,征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阁訚衍衍,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
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选自《后汉书?袁安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
B.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
C.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
D.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防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
B.袁安执法严明,宽厚仁慈。在做楚郡太守处理楚王英阴谋叛乱的案件时,他把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逐一上奏,救出了四百多家人。
C.袁安清正廉明,爱惜名声。袁安任河南尹,政策号令严明却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他的言行感动激励了很多人,在朝廷上下很有名气。
D.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
(2)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西方的脚步走。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甲午战败后转学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便使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于是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30年间集中体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所以,这次危机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它们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中”、“和”、“容”,即中庸、和谐、包容。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道,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需要人来实现,人恰恰可以由“尽心”而“知性”,由“知性”而“应天”,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根源于此。
当然,过分强调“天命”,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一面。需要特别指出,儒家传统中还有一支主张“天人交胜”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王夫之等,他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遵循自然天道的正常规律,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过“道法自然”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认为万物与人既是平等又是相互联系的,反对人为、机心,主张顺道而为,复归于朴,提倡一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境界。
佛教虽为外来文化,但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最有中国特色的莫过于禅宗。禅宗集中体现了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解,对中华道德礼义的吸收和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佛教提出“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这些价值观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就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度”就是分寸,就是节制,就是礼数,就是平衡,就是和谐。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这种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传统特别伟大的一点。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四书五经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欲望,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种种错误。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不能走工业化的道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
B.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而它们的宗旨和追求是完全一样的。
C.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主张天道即人道,强调人事,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荀子、王夫之等人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要尊重自然规律,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相等的。

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到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都是因为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
B.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磨合,终于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演变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
C.从某种角度上说,全球金融危机也是中国谋求更好的发展的一个机遇。
D.一个“度”字不仅表现了中国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因而也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也集中体现了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不能不顾现有国情继续走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
B.“度”体现出的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民族特别伟大的原因。
C.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庸、和谐、包容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D.生态文明需要一种从容有度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节制人的无限欲望,使人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它比工业文明更为先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心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B.彼斯何?君子之车路:高大的战车
C.女也不,士贰其行爽:过错
D.今我来思,雪雨:动词,下(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你度过淇水,到达顿丘。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来你不要生气,把秋天作为婚期。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还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有想到你竟会变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客有吹洞箫者 B.大王来何操?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群臣侍殿上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既东 B.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吾得事之 D.项伯杀人,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也               ②居家常执勤苦,不劳辱
③四望如                          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⑤勤知其有清世志,甚之           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⑦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之   ⑧苏子愀然,襟危坐
⑨择其可用者抄之                 ⑩西望夏口,望武昌

A.①④/②⑤⑦/③/⑥⑨⑩/⑧ B.①④⑩/②⑤⑦/③⑧/⑥⑨
C.①④/②⑤⑦/③⑨/⑥⑧⑩ D.①④⑩/②⑤/③/⑥⑨/⑦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B.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徘徊于斗牛之间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很短的时间)居是州,恒惴栗(忧惧不安)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自然界万物)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婉转悠长)掘野鼠草实而食之(除去)
D.苟富贵,无忘(偏指一方,你们)略知其意,又不肯学(完毕,最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水也(善,会)余其能行古道(赞赏)
幽武置大窖中,不饮食(坚决)白露江,水光接天(充满)
B.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宰)居是州,惴栗(常常)
是故圣圣,愚益愚(更加)少不当意,必再三之不厌(更改)
C.木直绳,輮以为轮(符合)方其破荆州,江陵(经过)
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沿着)执映长明灯读之(书简)
D.卿言多务,若孤(与相比,谁更怎样)故为之文以(立志)

六艺经传皆习之(普遍)               酾酒江,横槊赋诗(面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B.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C.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D.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