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
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
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沁园春·长沙》,然后回答第2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请从词的上下片中各找出一个起领起作用的字,并简要阐明它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鉴赏(共6分)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这首诗的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名句,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它的妙处在哪里呢?请你作简要赏析。
                                                                        
                                                                      

来源:文化经典选读练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泛吴松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 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试作分析。
(2)诗歌后两句作者是怎样写景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遁世,这里借指裴迪。
(1)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2)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两句景物描写的妙处。(4
分)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乙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   回
林景熙①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①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自太学生授泉州教管。历礼部架阁、从政郎。入元不仕。
(1)诗的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第二句中的“客愁”是一种什么情感?
(2)诗的后两句的景物描写在表现技巧上有何特点?“未眠鸥”有何象征意义?

来源:古诗鉴赏练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10—13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⒌从表达方式看,词的上半阕着重于______,下半阕着重于______。
⒍”看”字领起的七句,所描绘的深秋图有什么特点?
⒎词的下阕,抒发了什么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谈谈你对首句的理解
答:                                                                          
(2)谈谈三四句作者是如何挽留想走的客人?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相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恢复。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来源: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09—201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鉴赏
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回答以下问题。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3、依次写出这首词押韵的字。
答:                                                                                                                                                       
14、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
①写景的句子:
②景物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   ,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 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 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       表现手法。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来源:再别康桥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来源:诗词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