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著导读
高中语文

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万章)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孟子)曰:“以君命将①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②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孟子·万章下》)
[注]①将:拿去、送。②廪人:管粮仓的官吏。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何斯可谓养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怎样做可算是(真正的)供养呢?
B.“廪人继粟,庖人继肉”的意思是:粮仓的小吏不断送粮去,厨师不断送肉去。
C.孟子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阐述了自已关于如何尊贤的看法。
D.孟子认为统治者对待贤人应该像尧对舜那样.派自己的儿子去侍奉他,把女儿嫁给他。

(2)下面选段孟子所说的这句话和下面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情节做简要叙述。
(2)请描述吴孙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
选做(    )题。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名著阅读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徐曼丽生日的那天晚上,赵伯韬和吴荪甫密谈,赵伯韬以胜利者自命不凡的口吻胁迫他,吴荪甫明知在赵伯韬大规模经济封锁下,处境十分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子夜》)
B.曹操的头疼病复发,华佗提出了要想根治就要打开头颅的治病方案。曹操担心他是要谋害自己而不同意。华佗以关羽刮骨疗毒为例劝说曹操,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就将他关进牢狱,长期监禁折磨他。(《三国演义》)
C.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政。宝玉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红楼梦》)
D.孙继任、王和甫打算联合实业界同人,合办一个银行,作为他们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企业,吴荪甫对于这一提议十分赞同,之后不久便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子夜》

E.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烧毁袁绍乌巢粮屯,大败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随后,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再次大败袁军。袁绍死后,曹操决漳河水夺取了冀州。后来,曹操用郭嘉的遗计平定辽东,终于统一了北方。(《三国演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发箭。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要根据受教育者才智的高低来传授不同程度的内容,比较高深的学问只能传授给中等以上才智的人。
B.公孙丑认为“道”虽然至高至美,但会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建议降低标准,以鼓励从学者不断地努力上进。
C.孟子以高明的工匠和神射手羿都不改变技术标准为喻,意在说明教学的标准定得高,才能提升笨拙的从学者的能力。
D.善于教射箭的人,拉开弓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而不把箭射出去,孟子以此为喻,意在说明教人学道要善于启发引导。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字数100字左右)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题。(5分) (填空题共9空,第一空1分,余8空每空0.5分;填空时答案顺序不能错乱。)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_________战役。_________为重新夺取_________、替_________报仇,对________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_________拜________为大都督,指挥战事。________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_________,最终使得蜀军大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酒毕,布教取弓箭来。玄德暗祝曰:“只愿他射得中便好!”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三国演义》
袁术派纪灵领兵驻扎沛县东南,欲擒刘备。刘备急忙求救于吕布。吕布于是设计于辕门箭射画戟,与双方约定:只要自己一箭射中画戟小枝,两家就罢兵;如射不中,两家再战不迟。吕布一箭果然射中画戟,纪灵只好罢兵而去。
B.查理在印度发财后,和各色人种的女人花天酒地地胡混,在不少国家有过放纵的艳遇,但他没有忘记堂姐、索漠、旧屋、小凳、以及在楼下过道里的亲吻。(《欧也妮•葛朗台》)
C.这两个字不住地鞭打她的心,她在被窝里哭起来。声音很低。她害怕惊醒别人。这两个字是大小姐生前常常向她说起的“薄命”。它预示着鸣凤最终的命运。在高家做了七年的婢女,想到自己年龄不小了,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归宿,于是无力地悲叹自己的命运。(《家》)
D.她眼睛盯着他说:“魔鬼,快滚开!不然我就告发你。”他露出狞笑:“人家不会相信的,你这样做无非是罪上加罪。快回答!你要不要我?” “你把我的弗比斯怎样了?”“他死了。”教士说。

副主教想救走爱斯梅拉达,并占为已有,被爱斯梅拉达拒绝了,而这时弗比斯已经死了。(《巴黎圣母院》)
E.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红楼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政。宝玉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红楼梦》)
B.孙吉人、王和甫打算联合实业界同人,合办一个银行,作为他们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企业,吴荪甫对于这一提议十分赞同,之后不久便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子夜》)
C.“五•四”运动发生后,觉新和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家》)
D.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因无钱偿还债务,准备自杀。临死前,他打发儿子查理来投奔伯父。葛朗台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便让查理签了一份脱离亲属关系的声明书,然后把他打发到阿位伯去做生意。(《欧也妮•葛朗台》)

E.一商人寻欢作乐之后,跟玛丝洛娃回到旅馆,茶房和使女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的酒杯里,玛丝洛娃正想摆脱商人,便照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而他们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娃身上。(《复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篇》)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渊能够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颇为欣赏。
B.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不认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行为。
C.虽与欣赏颜渊有异,但孔子也肯定了子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优点。
D.孔子认为,“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能够参与统帅三军极为重要的条件。

(2)“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请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孔子所说的“勇”的含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阅读《子夜》有关选段,回答问题。
吴荪甫整饬了自己一方的阵线,……只有先战胜了老赵,打破了老赵指挥下的“经济封锁”,然后能“真正”自己立定脚跟!
请概述赵伯韬对益中公司所做的“经济封锁”主要有哪些内容?
(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时,玛丝洛娃的不同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工潮复起时,屠维岳设置了反间计,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风,提升出卖姚金风的女工薛宝珠,女人们觉得姚金凤是被冤枉的,转而拥护姚金凤,而后吴荪甫假意收回开除成命并给女工们放假一天作为让步,平息了工潮。(《子夜》)
B.端午节过去了,军阀混战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的公债市场波动不定,谣言四起。吴荪甫和杜竹斋的纠纷依然没有解决。李玉亭总打算做和事佬,他认为吴荪甫的刚愎自用是祸根。(《子夜》)
C.司祭们高举插有二支蜡烛、饰有花卉的烛台,不停地为人们祝福,嘴里反复欢呼:“基督复活了!基督复活了!”一切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却是那穿着雪白连衣裙、系着浅蓝腰带、乌黑的头发上扎着鲜红蝴蝶结、眼睛闪耀着快乐光芒的卡秋莎。
这是在复活节前一天做晨祷的情景。当时的玛丝洛娃是美丽快乐的。多年后,经历了很多坎坷的玛丝洛娃唯一没变的就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复活》)
D.冯云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长线放远鹞”的盘剥者,“高利贷网”布置得非常严密,恰像一只张网捕捉飞虫的蜘蛛。为了躲避农民的反抗,带着全家搬到上海。在上海盲目投资公债市场,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地。(《子夜》)

E.聂赫留朵夫来到监狱里拿着上诉的状子给玛斯洛娃签名,玛斯洛娃并不会写字,于是聂赫留朵夫替她签了名字,然后玛斯洛娃在上面盖了手印。(《复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题(三题任选一题作答)
(1)杜甫《蜀相》诗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引用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个典故,请简述。(《三国演义》)
答:                                                                        
                                                                                
   (2)《巴黎圣母院》中乞丐王国(流浪人)为什么攻打圣母院?此事结局如何?(《巴黎圣母院》)
   答:                                                                        
                                                                                
   (3)爱斯美拉达死后,加西莫多做了哪些事?最后去了哪里?请简述。(《巴黎圣母院》)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
(1)简述玛丝洛娃在火车旁追聂赫留多夫的情节。
(2)在《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去监狱见玛斯洛娃时,他本来预料卡秋莎见到他,听到他认罪的话,知道他打算为她出力,就会高兴起来,受到感动,又变成原来那个卡秋莎了。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来那个卡秋莎已经不存在,只剩下玛斯洛娃了。这使得他又惊奇又恐惧。
请简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玛斯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玛斯洛娃的举动。
第(   )题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聂赫留朵夫在姑妈家度假,与大家一起玩“捉人”游戏,第一次遇到卡秋莎。两个人在游戏中配合相当默契,从那时起,聂赫留朵夫同卡秋莎之间建立起相互吸引的特殊关系。(《复活》)
B.聂赫留朵夫坐在陪审员议事室窗前想:“唉,要是他们的关系能保持在那天夜里的感情上,那该多好!”这里所指的那天夜里指的是聂赫留朵夫离开前一天晚上,在这个晚上他诱奸了卡秋莎。(《复活》)
C.当聂赫留朵夫的姑姑知道玛丝洛娃怀孕后,便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她为了生活,只好去给人家当女仆。但每次都遭到男主人的调戏和侮辱。生下的孩子也死了。最后,她沦落到基达叶娃妓院,成了妓女。 (《复活》)
D.“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孩子,我想过人的生活。”就在她迈着很快的步子,连眼皮也不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些想法……(《复活》)

“他”指的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谢列宁的帮助,将玛丝洛娃由原判服苦役改为一般移民流放,聂赫留朵夫觉得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他们共同生活了,于是萌生了这些想法(《复活》)
E.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在审讯过程中,法官们只忙于自己的私事,对案件审理却心不在焉。副检察官卜列维喝了一夜酒,根本还没有从酒宴中清醒过来,便开始宣读起对玛丝洛娃的审判案件来。法庭庭长为了要在六点钟之前赶去和一个红头发的瑞士姑娘约会,他希望审判早点结束。(《复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②;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D.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