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著导读
高中语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天,觉新告诉觉民他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民感觉在思想上跟他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家》)
B.冯云卿使用“美人计”,打听赵伯韬内部消息。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一个“多头”,而赵伯韬做的是“空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人财两空。 (《子夜》)
C.葛朗台遇到要应付、要解决什么生活上或买卖上的难题时,他就搬出四句口诀,像代数公式一样准确,就是:我不知道,我不能够,我不愿意,慢慢瞧吧。(《欧也妮·葛朗台》)
D.住在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重新恢复了希望。一天早晨,她走到屋顶边上,从圆形圣约翰教堂的尖顶上方俯视广场。她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弗比斯正勒马驰过广场。看到爱斯梅拉达这般想见卫队长,卡西莫多就自告奋勇地去找他。 (《巴黎圣母院》)

E. 涅赫柳多夫在姑妈家度假,与大家一起玩:捉人“游戏”,第一次遇到卡秋莎。两个人在游戏中配合箱单默契,从那时起,涅赫柳多夫同卡秋莎之间建立起相互吸引的特殊关系。(《复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选做一题)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于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
“此图”指什么?此前发生了哪些事让张松决定献图给刘备?结果如何?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见不得人的去处”是什么地方?这段话是谁在什么情景下说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景。
答第(   )题: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老头临死之时,盼望着两个女儿能见他一面,拉斯蒂涅去请他的两个女儿。雷斯托夫人始终没有出现;纽沁根夫人虽然来了,她跪在父亲的病榻前忏悔,然而,高老头已经听不见了。(《高老头》)
B.“没有一个女人关切,他在这儿便一文不值,这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按照表姐的指点,拉斯蒂涅决心去勾引高老头的二女儿纽沁根太太。(《高老头》)
C.宝玉挨打后,宝钗第一时间赶探望,并送疗伤丸药,且软语劝慰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一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竟让宝玉暂时忘记了疼痛。(《红楼梦》)
D.元春贤孝才德而暴病身亡,迎春老实懦弱而受虐致死,探春精明能干而远嫁他乡,惜春孤僻冷漠而遁入空门。贾家“四春”命运悲惨,真是“原应叹息”啊。(《红楼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
《三国演义》第55回中,岸上士兵大喊“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述“赔了夫人”的相关情节。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概述《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倍感伤心,不禁感怀身世,于暮春时节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写下了充满抑郁不平之气的《葬花吟》。(曹雪芹《红楼梦》)
B.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环做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在他的所有丫环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冯乐山,这个被选中的丫环就是鸣凤。 (巴金《家》)
C.“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庞统。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的是徐庶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后来,徐庶虽身在曹营,却终身不曾为曹操献一谋一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
D.爱斯美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妒火中烧的克洛德用尖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跳窗而逃。(雨果《巴黎圣母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A.大卫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她的姨婆)。在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大卫科波菲尔》
B.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不久家中失火,祸及葫芦庙。甄士隐携妻投奔岳父,遭冷遇,终随跛道人出家。(《红楼梦》)
C.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觉新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中,虔诚地期盼高老太爷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揭穿了这个鬼把戏。(《家》)
D.高老头带着自己的遗恨死去了,拉斯蒂涅草草地埋葬了高老头,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温情的眼泪,他面对着巴黎的富人聚集区说:“现在咱们俩来拼吧!”此后,拉斯蒂涅有了自己的贵族头衔,成了无耻的政客,开始了自己的辉煌。(《高老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巴黎圣母院》是德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品。它塑造了爱丝梅拉达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巴黎圣母院》)
B.子路向孔子问仁,孔子对仁的解释是“克己复礼为仁”。子路要孔子说出仁的条目和详情,孔子的回答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C.高老头病危,他要求再见女儿一面,但是两个女儿推三阻四,至死也没女儿来见他。在出殡时,他们派了两辆带有爵徽的空车跟在棺柩的后面。(《高老头》)
D.在第五回中,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红楼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的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①病:忧虑,犯难,指心力有所不足。②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失踪后,伽西莫多跟着克洛德爬上了钟塔,请概述接下来发生的事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卡西莫多把姑娘藏在他的住房里,他像守护神一样睡在房门口。他把愚人节得到的哨子交给姑娘,通知她遇到危难时,一吹哨子,他就能赶来救援。(《巴黎圣母院》)
B.潘沙·桑丘出外当游侠时劝说了一个又矮又胖、满脸胡子的农民堂· 吉诃德做仆从。堂 ·吉诃德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加上当仆从是赚工钱的,他便答应了。(《堂 ·吉诃德》)
C.诸葛亮交代杨仪在其死后秘不发丧,若司马懿来追,则回旗返鼓,将自己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以吓退敌军。后来,事情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司马懿见木像以后,狂逃五十里。(《三国演义》)
D.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自个儿不想干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干。(《论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请简要说明“克己复礼”的含义。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仁”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夜一点钟,伽西莫多终于等到弗比斯。弗比斯却不愿再见爱斯美拉达,他对伽西莫多的诉说不屑一顾,策马远去。伽西莫多回到圣母院,将实情告知爱斯美拉达,希望她死心,但爱斯美拉达表示愿意一直等下去。(《巴黎圣母院》)
B.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大卫•科波菲尔》)
C.当伯鱼把孔子要他学《诗》学《礼》的话告诉陈亢时,陈亢说他从中不仅收获到学《诗》学《礼》的道理,而且收获到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论语》)
D.贾母病死,丫鬟鸳鸯不甘被主子们摆弄,也上吊自杀殉葬;凤姐办贾母丧事不力,大家怨恨;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劫走。(《红楼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论语·公冶长》)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怀抱。
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
C.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
D.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