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成衣
成衣匠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②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③,背必伛④,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⑤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⑥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选自清·钱泳《履园丛话》)
【注释】
①成衣匠:裁缝。②帛:丝绸。③慵:慵困,精神不振。④伛:弯曲(曲背)。⑤缓者:指性子慢的人。⑥蓄觊(jì)觎(yú)之心:靠平时细心体察来积蓄。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成衣匠各省俱有
(2)并何年得科第
(3)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4)所谓“隐称身”者
下列句中与“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B.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D.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
对于“ 至于尺寸,成法也”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量尺寸,要遵守法律。 |
B.至于高矮尺寸,都有一定的法则。 |
C.至于高矮尺寸,要懂得衡量的方法。。 |
D.至于尺寸长短,要制定法规 |
这段文言文从“量体裁衣”主要说明什么?
这篇小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越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①朽而轮败,輗②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③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
①辐:连结车辋和车毂(gǔ)的直条。②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③绐(dài):欺骗。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辐朽而轮败
(2)以为车固若是
(3)效而为之者相属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诸”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
B.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C.盍去诸 |
D.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文章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
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蜃说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③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④,列如崪岫⑤,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⑥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⑦,中有浮图⑧老子之宫,三门嵯峨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⑩,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⑾,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⑿!
(选自宋·林景熙《霁山先生集》)
①蜃气楼台:此指“蜃气”形成“楼台”的景象,即“海市蜃楼”。 ②走使:走使之人,也就是供奔走仆人。③第:只。④叠巘(yǎn):重重叠叠的山岭。⑤崪(zú)岫(xiù):险峻的山峰。⑥欻(xū):快速。⑦鱼鳞相比:像鱼鳞一样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⑧浮图:佛塔。⑨嵯(cuó)峨(é):形容山势高峻。⑩晡: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到五时。⑾阿房:与以下 “章华”“铜雀”“临春”结琦”都是古代的台名、宫名或楼名。⑿何暇蜃之异哉:为“何暇异蜃”的倒装,哪里顾得上对海市蜃楼感到惊讶呢!意思是不值得惊讶。暇,空闲。
“魏之铜雀”是指三国时________(人名)建造的___________。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家僮走报怪事
(2)第见沧溟浩渺中
(3)鱼鳞相比
(4)冉冉漫灭
与“初未之信”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C.古之人不余欺也 |
D.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至今,未之尝闻 |
与“钟鼓楼翼其左右”一句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B.于其身也,则耻师也,惑矣 |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把“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中描绘的景象称之为_______,作者记叙这一现象是为了借题发挥,认为_________。以此来抒发对宋朝覆亡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世家子读书坟园
有世家子读书坟园。园外居民数十家,皆巨室①之守墓者也。一日,于墙缺见丽女露半面,方欲注视,已避去。越数日,见于墙外采野花,时时凝睇望墙内,或竟登墙缺,露其半身,以为东家之窥宋玉②也。颇萦梦想,而私念居此地者皆粗材③,不应有此艳质。又所见皆荆布,不应此女独靓妆,心疑为狐鬼,故虽流目送盼,而未通一词。一夕,独立树下,闻墙外二女私语。一女曰:汝意中人方步月,何不就之?一女曰:彼方疑我为狐鬼,何必徒使惊怖。一女又曰:青天白日,安有狐鬼,痴儿不解事至此。世家子闻之窃喜,褰③衣欲出,忽猛省曰:自称非狐鬼,其为狐鬼也确矣。天下小人未有自称小人者,岂惟不自称,且无不痛诋小人,以自明非小人者,此魅④用此术也。掉臂竟返。次日密访之,果无此二女,此二女亦不再来。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
【注释】
①巨室:世家大族,也指富家。②东家之窥宋玉:东家之子是个美女,传说她登墙窥宋玉三年,但宋玉毫不动心。④魅:传说中的鬼怪。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越数日
(2)或竟登墙缺
(3)痛诋小人
(4)掉臂竟返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以为东家之窥宋玉也 |
B.何不就之 |
C.世家子闻之窃喜 |
D.次日密访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汝意中人方步月,何不就之?
世家子先“窃喜”后“猛省”,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姑苏台记
予再莅吴将四载①,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②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shí),妇子满田塍(chéng),泥滓被体,桔槔(gāo)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迤逦过横塘③,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④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
山高尚不敌虎丘⑤,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⑥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⑦,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qiān)衣贾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⑧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⑨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⑩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浩淼⑾中。环望穹窿、灵岩、高峰、尧峰诸山⑿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⒀,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⒁、孙韦金、外孙侯晸(zhěng)。六日前,子至方应该北上⒂,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选自清·宋荦(luò)《西陂类稿》)
【注释】
①再莅吴将四载:宋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曾任江苏布政使,三十一年六月由江西巡抚调任江苏巡抚,任职地点皆在苏州,故云“再莅吴”。至作此文时的三十五年五月,将近四年。②胥江:苏州胥门外的一条河。③横塘:《姑苏志》卷一八《乡都》:“吴县……镇五。……横塘,去县西南十三里有柜塘桥,风景特胜。”④木渎:镇名,在江苏吴县西南。⑤虎丘:山名,在江苏吴县西北七里。上有虎丘塔、剑池、千人石、真娘墓等古迹。⑥薝(zhān)葡:栀子花。⑦炎歊(xiāo):热气。⑧胥台:即姑苏台,在姑苏山上。相会为天王阖闾叹差所筑。⑨汪钝翁:汪琬。《记》指《姑苏台记》,其中云:“台址皮面平衍,有方石中穿,俗谓吴王用以竿旌者。其旁石壁直下数十尺,矮松寿藤相盘络,类一二百年物。壁上流泉数处,汇为池,其泉清泓可鉴。池畔皆石坡,土人呼为‘小赤壁’。” ⑩震泽:即太湖。(11)七十二峰:太湖中有七十二座山峰。⑾浩淼:形容湖水深远广阔。⑿穹窿:山甸,在苏州西南。灵岩:山名,在吴县木渎镇西北。吴王夫差作馆娃宫于此,以安置西施,今灵岩寺即其故址。另有响屟(xiè)廊、吴王井、西施洞、琴台等古迹。高峰、尧峰:均为苏州西南郊太湖畔山峰名。⒀世法:世俗的礼法。无世法即不能依世俗礼法予以盛大的招待。⒁幼子筠:宋筠,字兰挥,康熙进士,著有《绿波园诗集》。⒂子至:儿子宋至,字山言,康熙进士,官编修,著有《苇萧草堂诗》。他这一年往北京应顺天府乡试,只中副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予再莅吴将四载
(2)山高尚不敌虎丘
(3)缘山麓而东
(4)颇讶不逮所闻
(5)类一二百年物
(6)时已薄暮
下列“之”与“怅然者久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之谓也 |
B.士大夫之族 |
C.顷之,烟炎张天 |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2)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⑧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
文章第二段写姑苏台近景,还感受到_______,第三段写远景,感叹_________,最有一段说赋诗纪事,怅然回应上文,以感慨贯穿全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媚笔泉记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①回,崭横②若不可径。龙溪③曲流,出乎其间。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④,溪上大声漎然⑤。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⑥、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⑧。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⑨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⑩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⑾摩崖⑿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⒀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⒁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选自清·姚鼐《惜爆轩诗文集》)
【注释】
①墉:城墙,高墙。②崭横:形容山崖高峻地横挡在前面。崭:山势高险。③龙溪:溪水名。④霁:雨止天晴。⑤漎(cóng)然:形容流水声响。⑥蕙草:一名熏草,俗称“佩兰”。⑦枞(cōng):树木名,又名“冷杉”。⑧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⑨鬣(liè):马鬃,即马颈上的长毛。⑩李公麟: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字伯时,北宋元佑进士,官至御史检法。精通古文字,擅长画山水佛像。元符末年归居龙眠山庄,所以又号“龙眠山人”。 ⑽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⑾何文端公:字康侯,名如宠,桐城人。明万历进士。曾入阁辅政,累官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端”。 ⑿摩崖:镌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⒀左丈学冲:丈:古代对长者的尊称。左丈学:左世容,字学冲,乾隆举人,曾任武进县教谕。姚鼐为他的诗文作过序。⒁薑(jiāng)坞先生:姚范,字南菁,号姜坞,姚鼐的伯父。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连山殆数百里
(2)步循溪西入
(3)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2)游者悚焉,遂还。
文章最后一段中“游者悚焉,遂还”,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
第二段中“鸟飞若坠”中的“坠”字很有表现力,试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①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②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③,间厕④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⑤。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⑥。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⑦。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⑧。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⑨众草,纷红骇绿⑩,蓊葧香气;冲涛旋濑⑾,退贮溪谷;摇颺葳蕤⑿,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⒀也,出而传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释】
①反流:水反向流,此处指西流。②百家濑(lài):水名。③渚:水中小洲。④间厕:交错夹杂。⑤峻:急流;沸:沸腾。⑥蔚然:草木茂盛貌。⑦白砾:白色碎石。 ⑧轇轕(jiāo gé):交错纠缠貌。⑨掩苒:弱草倾倒。苒:轻柔。⑩纷红骇绿:花纷乱而惊骇,叶惊骇而纷乱。⑾冲:冲激。旋:回旋。濑:流在岩石上的溪水。⑿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⒀专:独自享用。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音若衣褐之褐
(2)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3)冬夏常蔚然
(4)类合欢而蔓生
(5)余无以穷其状
(6)余得之不敢专也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⑨众草,纷红骇绿⑩,蓊葧香气;冲涛旋濑⑾,退贮溪谷;摇颺葳蕤⑿,与时推移。
上题语句,苏轼称造语“入妙”,更妙的是“以一风统众景”。请作鉴赏。
联系柳宗元的身世,请深入品味“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⒀也,出而传於世”所蕴含寄托的寓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元龙高卧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①吕布有功,加②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③,豪气不除④。”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七·陈登传》)
【注释】
①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②加:升官。③湖海之士:指游走各地广泛结交各种人物的豪杰。④除:除去,改掉。
【译文】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表与备共论天下人
(2)豪气不除
(3)元龙名重天下
(4)是元龙所讳也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2)许君论是非?
(3)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
“求田问舍”句,你在哪篇其他人的诗文中也见到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內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③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④家见《书》⑤疏义⑥,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⑦,始得《易》⑧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⑨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注释】
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內:怀,怀州。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③更:换。④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⑤《书》:也叫《尚书》,《书经》。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相传是孔子编选而成。⑥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⑦徂徕(cú lái)山:山东泰安境内。⑧《易》:《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之一。通过八卦的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⑨揆(kuí):揣度。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幼有异质
(2)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3)身体而力践之
(4)吾心独无主乎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2)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本文先写许衡________;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_。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强弩之末
匈奴来请和亲①,天子下议②。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④。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⑤,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⑥。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⑦。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⑧;冲风之末⑨,力不能漂鸿毛⑩。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注释】
①匈奴:北方游牧民族。秦汉时活动于大漠南北广大地区,并不断南下侵扰。和亲:两个政权或民族间的和好亲善,也指两个政权或民族间的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②下议:下交群臣议论。③习:熟悉。胡:指匈奴。④率:大概,一般。倍:通“背”。违背,背叛。⑤鸟举:鸟飞。⑥不属为人:不隶属中国为百姓。⑦敝:破,疲敝。⑧鲁缟:鲁地出产的素绢,十分轻薄。⑨冲风:猛烈的风。⑩漂:通“飘”。飘扬;吹动。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
(2)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3)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4)匈奴负戎马之足
(5)难得而制也
(6)则人马罢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 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王恢主张“”兴兵击之,他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安国主张和亲,又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石琚以年老衰病固辞,上曰:“朕知卿年老,勉为朕留,俟一二年,朕将思之。”上谓宰臣曰:“朕为天子,未尝敢专行独断,每事遍问卿等,可行则行之,不可则止也。”琚与平章政事唐括安礼奏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陛下行之,天下幸甚。”居一年,复表致仕,乃许。
【注释】
①石琚:字子美,定州人,沉厚好学,博通经史、词章。②唐括安礼:本名斡鲁古,字子敬。贞元中累官临海军节度使,后官至右丞相。进封申国公。③裕:宽宏。④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去官职。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石琚以年老衰病固辞
(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3)居一年,复表致仕
(4)复表致仕,乃许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朕知卿年老,勉为朕留,俟一二年,朕将思之。
(2)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陛下行之,天下幸甚。
石琚为什么要辞官,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中“上谓宰臣曰”一句,似乎可以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害之而反利
阳虎为乱于鲁①,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围三匝②,而阳虎将举剑而伯颐③。门者止之曰④:“天下探之不穷⑤,我将出子⑥。”阳虎因赴围而逐⑦,扬剑提戈而走⑧,门者出之。顾返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⑨,攘祛薄腋⑩。出之者怨之曰:“我非故与子反也,为之蒙死被罪⑾,而乃反伤我⑿,宜矣,其有此难⒀也。”鲁君闻阳虎失,大怒。问所出之门,使有司⒁拘之,以为伤者受大赏,而不伤者被重罪⒂,此所谓害之而反利者也⒃。
《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
①阳虎:《论语》作阳货,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为乱:作乱;造反。②匝:周;圈。围三匝:即围了三层。③伯:通“迫”,接近。颐:面颊。④门者:守卫城门的人。⑤探:求。天下探之不穷:意思是说,天地广大,到处都可以躲藏。⑥出:放走。⑦赴:奔走。逐:追逐。赴围而逐:即随着围他的人群奔走,乘机突围。⑧戈:古代兵器的一种。扬剑提戈而走:持剑提戈逃跑。⑨顾返:转身走回来。取:捉住。此句是说,阳虎又跑回来捉住放他出走的守门人,并用戈来戳他。⑩攘祛薄腋:捅进袖口,直向膈肢窝里刺去。⑾蒙死被罪:冒着杀头治罪的危险。⑿而:你。⒀宜矣其有此难也:你有这场灾难是应该的。⒁有司:有关的官员。拘:捕;逮捕。⒂被:蒙受。⒃害之而反利:祸福无常的观点。守门人放走阳虎出于好心(对阳虎来说),反受阳虎刺伤;放走阳虎有罪,反而得重赏。故说害之而反利。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探之不穷,我将出子。
(2)顾返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
(3)我非故与子反也,为之蒙死被罪,而乃反伤我,宜矣,其有此难也。
阳虎刺伤放他出城的守门者,最恰切的原因是()
A.怕门者揭发 |
B.怕门者受罪 |
C.鲁军有得者重赏、失者重罪之令 |
D.杀人灭口 |
门者为什么肯冒死就阳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崇年俭以答天意
昔卫文公①乘狄人灭国之余,徙居楚丘,才②革车三十两,乃躬行俭约,冠大帛之冠,衣大布之衣,季年致騋牝三千③,遂为富庶。汉文帝承秦、项战争之后,四海困穷,天子不能居钧驷④乃示以敦朴,身衣弋绨,足履革舄⑤,未几天下富安,四夷咸服。国家自兵兴以来,州县残毁,存者复为土寇所扰,独河南稍完,然大驾所在,其费不赀,举天下所奉责之一路,顾不难哉?赖陛下慈仁,上天眷佑,蝗灾之余而去岁秋禾,今年夏麦稍得支持。夫应天者要在以实,行俭者天必降福,切见宫中及东宫奉养与平时无异,随朝官吏,诸局承应人亦未尝有所裁省。至于贵臣、豪族、掌兵官莫不以奢侈相尚,服食车马惟事纷华。今京师鬻明金衣服及珠玉犀象者日增于旧,俱非克己消厄之道。愿陛下以卫文公、汉文帝为法,凡所奉之物痛自樽节⑥,罢冗员,减浮费,戒豪侈,禁戢⑦明金服饰,庶皇天悔祸,太平可致。
(选自《金史·列传第四十七·陈规传》)
【注释】
①卫文公:卫国国君,公元前659年即位。②才:仅仅。③季年致騋牝三千:季年:一年。騋(lái)牝(pìn):骡马。④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驷:古代一车套四马,也用以称驾四马之车。⑤舄(xì):古代指鞋。⑥樽节:限制,节省。撙、节义同。⑦戢(jí):没收、收藏。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徙居楚丘
(2)躬行俭约
(3)莫不以奢侈相尚
(4)服食车马惟事纷华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大驾所在,其费不赀,举天下所奉责之一路,顾不难哉?
(2)愿陛下以卫文公、汉文帝为法,凡所奉之物痛自樽节,罢冗员,减浮费,戒豪侈,禁戢明金服饰,庶皇天悔祸,太平可致。
本文虽是借顺应天意为名,实际上规劝陛下“崇节俭”。本文论证方法为()
A.举例论证 | B.引用论证 | C.对比议论 | D.类比论证 |
本文论证语言也很有特色,下列各项最恰切的是()
A.委婉含蓄 | B.针锋相对 | C.据理力争 | D.率真直露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圣琵琶传闻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闲步入林,过①一僧院。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书生往吴,经年②,乃闻人说江西僧院,有圣琵琶,灵应非一,心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旧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前,已幡花香炉供养矣。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以失琵琶故,邻人大集,方共悲叹。书主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所画及拭却之由,自是灵圣亦绝。
(选自唐·皇甫氏《原化记》)
【注释】
①过:寻访。②经年:过了几年。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书生攻画
(2)于素壁上画一琵琶
(3)心窃疑之
(4)以失琵琶故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2)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
把书生所画琵琶当作神验,是怎么形成的?对此,人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延年自刎
春,大司农田延年①有罪自杀。昭帝之丧,大司农僦②民车,延年诈③增僦直,盗取钱三千万,为怨家所告。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④。延年抵曰:“无有是事!”光曰:“即无事,当穷竟!”御史大夫田广明谓太仆杜延年曰:“《春秋》⑤之义,以功覆过。当废昌邑王时,非田子宾之言,大事不成。今县官⑥出三千万自乞之,何哉?愿以愚言白大将军!”延年言之大将军,大将军曰:“诚然,实勇士也!当发大仪时,震动朝廷。”大将军因举手自抚心曰:“使我至今病悸⑦。谢田大夫晓大司农,通往就狱,得公议之。”田大夫使人语延年。延年曰:“幸县官宽我耳,何面目入牢狱,使众人指笑我,卒徒唾吾背乎!”即闭阁独居斋舍,偏袒,持刀东西步。数日,使者召延年诣廷尉。闻鼓声,自刎死。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田延年:西汉阳陵人,字子宾,担任大司农。②僦(jiù):雇佣,租赁。③诈:用手段诓骗。④道地:代人事先疏通,以留余地。⑤《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整理修订而成,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⑥县官:朝廷,官府。⑦悸:因害怕而自觉心跳。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诈增僦直
(2)诚然
(3)县官宽我
(4)诣廷尉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功覆过 以愚言白大将军 |
B.自乞之 自抚心 |
C.为怨家所告 欲为道地 |
D.《春秋》之义 |
非田子宾之言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无事,当穷竟!
(2)通往就狱,得公议之。
御史大夫希望宽恕田延农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从选文看,田延农是个怎样性格的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