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球从A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另一小球从B点做平抛运动,两小球恰好同时到达C点,已知AC高为h,两小球在C点相遇前瞬间速度大小相等,方向成60°夹角,g=10m/s2.由以上条件可求( )
A.两小球在C点所用时间之比为1:2
B.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初速度大小为
C.A.B两点的高度差为
D.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
甲、乙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物体重是乙物体重的2倍,而甲距地面的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的加速度是乙物体加速度的2倍 |
B.甲物体着地的速度是乙物体着地的速度的 |
C.甲物体下落的时间是乙物体下落的时间的 |
D.甲、乙两物体的末速度相同 |
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处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在两球下落过程( )
A.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保持不变 | B.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 |
C.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 | D.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
伽利略文理研究自由落体得有点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 |
B.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
C.不直接做落体实验是因为当时时间测量不够精确 |
D.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 |
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秒先后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 ( )
A.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 | 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
C.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 | D.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 |
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住直尺,根据乙手指所在位置计算反应时间。为简化计算,某同学将直尺刻度进行了改进,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的反面标记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制作了“反应时间测量仪”,下列四幅图中刻度线标度正确的是( )
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阻力作用,下落的加速度为4g/5,在物体下落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动能增加了4mgh/5 |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4mgh/5 |
C.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mgh/5 |
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
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拍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0.02s,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 距石子下落起点的竖直距离约为:
A.1.8m | B.2.4m | C.1.0m | D.3.3m |
如图所示,两端点分别为A、B、长L=1m的金属细杆在距地面H=40m处以v0=10m/s竖直上抛,同时在AB上方略微错开的竖直线上h处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C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及落地后的运动,g取10m/s2,则可知
A.杆能上升的最大位移为10m
B.杆从抛出到落地共用时4s
C.若h=15m,则C与A相遇时杆的速度方向向下,与杆相遇共用时0.1s
D.若h=25m,则C与A相遇时杆的速度方向向下,与杆相遇共用时0.1s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4倍,而甲距地面的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1/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体下落的时间是乙物体下落的时间的 |
B.甲物体着地的速度是乙物体着地的速度的1/2 |
C.甲物体的加速度是乙物体加速度的4倍 |
D.甲、乙两物体的末速度相同 |
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
A.两球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 B.两球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
C.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 | D.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 |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第1s内位移为5m,落地前1s内位移为10m,则物体运动时间(g=10m/s2)( )
A.t=1.5s | B.t=2s | C.t="2.5" s | D.t=3s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