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B是匀强电场中相距4 cm的两点,其连线与电场方向成60°,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00 V,则电场强度大小为( )
A.8 V/m B.50 V/m C.5×103 V/m D.1×104 V/m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场强E=100 V/m,A、B两点相距10 cm,A、B连线与电场线夹角为60°,则UBA之值为( )
A.-10 V B.10 V C.-5 V D.-5 V
一带正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正向运动,其动能Ek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0~x2段是对称的曲线,~段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段电场强度逐渐增大 |
B.在x轴上处的电势最高 |
C.粒子在0~段做匀变速运动,~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
D.~段是匀强电场 |
电场强度为E=1.0×102 V/m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2.0×10-2 m的a、b两点,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可能为( ).
A.1.0 V | B.2.0 V | C.3.0 V | D.4.0 V |
下列公式中,既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也适用于匀强电场的有:
①场强E="F/q" ②场强E=U/d ③场强E=kQ/r2 ④电场力做功W="Uq"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与q成反比 |
B.由公式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q成反比 |
C.由可知,匀强电场中的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越大,则两点间的电势差也一定越大 |
D.公式,其中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无关 |
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
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
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不一定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低 |
C.将一正点电荷从等量同种电荷的连线中点处移到无穷远处,电场力做功为零 |
D.在正点电荷或负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
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
B.带电质点通过P点的电势能较Q点大 |
C.带电质点通过P点的动能较Q点大 |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较Q点小 |
如图所示,A.B.c三点为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于匀强电场中.把一个正点电荷q从a移到b,电场力做功W,再把它从b移到c,需克服电场力做功W,则该电场电力线方向与ab连线的夹角为[ ]
A.45° |
B.75° |
C.30° |
D.以上都不对 |
电荷量为5.0×10-8 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6.0×10-3 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6.0×10-3 J |
B.电荷的电势能减少了6.0×10-3 J |
C.a、b两点电势差等于1.2×105 V,a点电势高 |
D.a、b两点电势差等于1.2×105 V,b点电势高 |
边长为L的正立方体区域内存在着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则a、b两点的电势差Uab不可能的是
A.Uab = -1.5EL | B.Uab = 0 |
C.Uab = 2EL | D.Uab = EL |
如图所示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B为其上的两点,用EA、EB表示A、B两点的电场强度,A、B表示A、B两点的电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EA与EB一定不等,A与B一定不等
B.EA与EB可能相等,A与B可能相等
C.EA与EB一定不等,A与B可能相等
D.EA与EB可能相等,A与B一定不等
下列关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
B.在任何方向上,若两点间距离相等,则它们之间的电势差就相等 |
C.沿着电场线的方向,任何相等距离上的电势降低量必定相等 |
D.电势降落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