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使细条散开 |
B.撕成细条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 |
C.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 |
D.细条之间相互感应起电,相互排斥散开 |
如图所示,将带负电的小球C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A、B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将A、B两球分开,再移走小球C,B球带正电
B.先移走小球C,再把两球分开,A、B两球均带正电
C.使小球C与A球接触,再移走小球C,A、B两球均带负电
D.先使B球瞬间接地,再移走小球C,A、B两球均带正电
已知:一个均匀带电的球壳在壳内任意一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在壳外某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等同于把壳上电量全部集中在球心处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即:,
,式中R为球壳的半径,r为某点到球壳球心的距离,Q为球壳所带的电荷量,k为静电力常量。在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球壳,球心位置O固定,P为球壳外一点,M为球壳内一点,如图所示,以无穷远为电势零点,关于P、M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Q不变,P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则P点的场强不变 |
B.若Q不变,P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则P点的电势升高 |
C.若Q不变,M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M点仍在壳内),则M点的电势升高 |
D.若Q不变,M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M点仍在壳内),则M点的场强不变 |
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柱支撑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导体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多选)关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电势处处为零 |
B.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
C.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外部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
D.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的表面为等势面 |
如图 所示,面积足够大的、板间距离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与直流电压为U的电源连接,板间放一半径为R(2R<d)的绝缘金属球壳,C、D是球壳水平直径上的两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静电感应,球壳上C、D两点电势差为
B.由于静电感应,球壳中心O点场强为零
C.用手摸一下球壳,再拿去平行金属板,球壳带正电
D.用手摸一下球壳,再拿去平行金属板,球壳带负电
如图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叙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电场强度相等,电势相等
B.A.B两点的电场强度不相等,电势相等
C.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场强大小是
D.当电键K闭合时,电子沿导线移向大地.
M、N是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将它与一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R是并联在电容器上的滑动变阻器,G是灵敏电流计,在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有一带电的油滴处于悬浮状态,如图所示,现保持开关S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则
A.在滑片滑动时,灵敏电流计中有从a向b的电流 |
B.在滑片滑动时,灵敏电流计中有从b向a的电流 |
C.带电油滴将向上运动 |
D.带电油滴将向下运动 |
如图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板N接负极.金属板N上有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逐渐升高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则
A.A金属柱容易放电 B.B金属柱容易放电
C.A、B一样容易放电 D.无法判断
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工穿绝缘衣比穿金属衣安全 |
B.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 |
C.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会被电死 |
D.打雷时,呆在汽车里比呆在木屋里要危险 |
如图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B的金属箔张开,这时金属箔带________电;若在带电棒A移开前,用手摸一下验电器的小球后离开,然后移开A,这时B的金属箔也能张开,它带________电.
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
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
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
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