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
A.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
C.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 |
D.安培定则是用来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方向的 |
磁电式电流表中通以相同电流时,指针偏转角度越大,表示电流表灵敏度越高,若其余条件都相同,则灵敏度高的电流表具有( )
A.比较小的通电线圈的横截面积 |
B.比较强的辐向分布的磁场 |
C.比较少的通电线圈匝数 |
D.劲度系数比较大的两个螺旋弹簧 |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 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
B. | 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
C. | 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
D. | 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
有a、b、c、d四个小磁针,分别放置在通电螺线管的附近和内部.当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指向如图所示,其中是正确的( )
A.a | B.b | C.c | D.d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场线一定是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磁感线一定是从N极出发,终止于S极 |
B.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即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小磁针在磁场中N极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
C.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磁场的方向 |
D.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强;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
物理学在揭示现象本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实质上是导体内运动电荷受到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 |
B.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因为变化磁场在周围产生了电场使电荷定向移动 |
C.磁铁周围存在磁场,是因为磁铁内有取向基本一致的分子电流 |
D.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有
A.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为切线方向 |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库仑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
C.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的周期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此常数的大小与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速度有关 |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遵从楞次定律,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指南北是因为
A.同名磁极互相吸引 |
B.异名磁极互相排斥 |
C.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 |
D.指南针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奥斯特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 |
B.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在导线与小磁针之间放置一块铝板,通电后,小磁针不会转动 |
C.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减小 |
D.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会转动 |
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金属环绕轴以角速度匀速旋转,在环左侧轴线上的小磁针最后平衡的位置是
A.N极竖直向上 | B.N极竖直向下 |
C.N极沿轴线向左 | D.N极沿轴线向右 |
如图所示为电流产生磁场的分布图,正确的分布图是(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在隧道工程以及矿山爆破作业中,部分未发火的炸药残留在爆破孔内,很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为此,科学家制造了一种专门的磁性炸药,在磁性炸药制造过程中掺入了10%的磁性材料——钡铁氧体,然后放入磁化机磁化。使用磁性炸药一旦爆炸,即可安全消磁,而遇到不发火的情况可用磁性探测器测出未发火的炸药。已知掺入的钡铁氧体的消磁温度约为400℃,炸药的爆炸温度约2240℃~3100℃,一般炸药引爆温度最高为140℃左右,以上材料表明
A.磁性材料在低温下容易被磁化 |
B.磁性材料在高温下容易被磁化 |
C.磁性材料在低温下容易被消磁 |
D.磁性材料在高温下容易被消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