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某变压器对称铁芯的示意图,已知此时原线圈端输入交流电压,原线圈匝数n1=22匝,副线圈匝数n2=6匝,则副线圈cd端输出的电压的有效值为:
A,15V B,30V C,60V D,120V
如图所示,有一矩形线圈绕OOˊ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交变电流,通过滑环接一理想变压器.线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不计矩形线圈和导线的电阻。滑动接头P可以上下移动,副线圈上接有可调电阻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当P位置不动、R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B.当P位置不动、R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当P位置向上移动、R不变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D.当P位置向上移动、R不变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通过保险丝接在一个交变电源上,交变电压瞬时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u=311sin100πt(V),副线圈所在电路中接有电热丝、电动机、理想交流电压表和理想交流电流表。已知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电热丝额定功率为44W,电动机内电阻为1 Ω,电流表示数为3 A,各用电器均正常工作。则
A.电压表示数为31.1V |
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1 W |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44 W |
D.通过保险丝的电流为30 A |
如图,有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原线圈接正弦交流电,电压为U,输出端接有一个交流电流表和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当输入端接通电源后,电流表读数为I,电动机带动一质量为m的重物匀速上升,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线圈中的电流的有效值为nI |
B.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为I2R |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
D.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为 |
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的电阻。则
A.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0 A |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V |
C.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3 J |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 W |
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S为双掷开关,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U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I1为原线圈中的电流,则
A.保持U1及P的位置不变,S由a接到b时,I1减小 |
B.保持U1及P的位置不变,S由b接到a时,R消耗的功率减小 |
C.保持U1不变,S接在a处,使P上滑时,I1增大 |
D.保持P的位置不变,S接在a处,当U1增大时,I1增大 |
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不计电阻的矩形线圈,绕垂直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产生如图甲所示的正弦交流电,把该交流电接在图乙中理想变压器的A、B两端,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t为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0.01s,穿过该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6sin50πt(V)
C.Rt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V1、V2示数的比值不变
D.Rt处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1,原线圈接正弦式交流电,副线圈接电动机,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当输入端接通电源后,电流表读数为I,电动机带动一质量为m的重物以速度v匀速上升,若电动机因摩擦造成的能量损失不计,则图中电压表的读数为( )
A.4IR+ | B. |
C.4IR | D.IR+ |
用理想变压器给纯电阻负载供电时,为了增大输入电流,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 )
A.增加原线圈的匝数 | B.增加副线圈的匝数 |
C.在副线圈上多串联一个电阻 | D.使绕制线圈的导线粗一些 |
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组成闭合电路.线圈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bc边匀速转动,磁场只分布在bc边的左侧,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线圈面积为S,转动角速度为ω,匝数为N,线圈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原线圈抽头P向上滑动时,灯泡变暗 |
B.电容器的电容C变大时,灯泡变暗 |
C.图示位置时,矩形线圈中瞬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
D.若线圈abcd转动的角速度变为2ω,则变压器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NBSω |
如图4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当原线圈两端接U1=220V的正弦式交变电压时,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55V.对于该变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等于4:1 |
B.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等于1:4 |
C.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等于2:1 |
D.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等于1:2 |
理想变压器上接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其中一个与该变压器的原线圈串联后接入交流电源,另外两个并联后接在副线圈两端,已知三个灯泡均正常发光。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
A. | 1∶2 | B. | 2∶1 | C. | 2∶3 | D. | 3∶2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