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试题 / 实验题
高中物理

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小电珠(2.5V,0.6W),滑动变阻器,多用电表,电流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①粗测小电珠的电阻,应选择多用电表_____倍率的电阻档(请填写“×1”、“×10”或“×100”);调零后,将表笔分别与小电珠的两极连接,示数如图,结果为_____

②实验中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请根据实验原理图完成实物图丙中的连线。

③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端。为使小电珠亮度增加,P应由中点向_____端滑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取若干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打印点未标出),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x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A=16.6mm、xB=126.5mm、xD=624.5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m/s(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xA、xB、xD和f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中采用了物理学中常用的      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F图象,图线与横坐标交点的物理意义是     

次数
1
2
3
4
5
6
力(N)
0.098
0.118
0.137
0.157
0.176
0.196
质量M(kg)
0.400
0.400
0.400
0.400
0.400
0.400
加速度a(m/s)
0.170
0.196
0.233
0.287
0.325
0.37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中,有位同学做了一系列步骤,其中的两个步骤是这样做的: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与F2
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线沿原来的方向(即两个弹簧同时拉时橡皮条伸长的方向)拉橡皮条,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两个步骤中均有疏漏或错误,分别是
在①中     
在②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      mm,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      mm.图丙为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如果是用“Ω×10”档测量某电阻丝电阻,则读数为      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V,2W”的字样,现要描绘这个灯泡的伏安特性图线.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0~5V,内阻约为10kΩ)
B.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4Ω)
C.电流表(0~0.3A,内阻约为lΩ)
D.滑动变阻器(1KΩ,0.5A)
E.滑动变阻器(10Ω,2A)
F.学生电源(直流6V),还有电键、导线若干
(1)实验中所用电流表应选用      ,变阻器应选用      (请填序号)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使该装置可以更好、更准确地完成实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个标有“12V,24W”的灯泡,为了测定它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需测定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

A.直流电源15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0~0.6A(内阻约0.5Ω)
C.直流电流表0~3A(内阻约0.1Ω)
D.直流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E.直流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F.滑动变阻器10Ω、5A
G.滑动变阻器1kΩ、3A
(1)实验台上已放置开关、导线若干及灯泡,为了完成实验,需要从上述器材中再选用       (用序号字母表示).
(2)在如图1的虚线框内画出最合理的实验原理图.

(3)若测得灯丝电阻R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图线如图2所示,由这条曲线可得出:正常发光条件下,灯丝消耗的电功率是      W.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Ω的电阻Rx的阻值.
(1)现有电源(4V,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A,内阻约0.025Ω)
B.电流表(0~0.6A,内阻约0.125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      (选填“甲”或“乙”).

(2)图2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
(3)接通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电压表示数U.某次电表示数如图3所示,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x==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在(1)问中选用甲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若在(1)问中选用乙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流表测量值小于流经Rx的电流值
B.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Rx的电流值
C.电压表测量值小于Rx两端的电压值
D.电压表测量值大于Rx两端的电压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一把一端有损伤的直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直径d,用电压表测电压U,测得数据如图所示,请从图中读出

L=      cm,
d=      mm,
U=      V.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一个欧姆表的外部构造示意图,其正、负插孔内分别插有红、黑表笔,则虚线内的电路图应是选项图中的( )

A. B.
C. D.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定一节蓄电池(电动势约为2V)的电动势和内阻.蓄电池的内阻非常小,为防止滑动变阻器电阻过小时因电流过大而损坏器材,电路中用了一个保护电阻R0.除蓄电池、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0.5Ω)
B.电流表(量程3A、内阻约0.1Ω)
C.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量程15V,内阻约15kΩ)
E.保护电阻甲(阻值1Ω、额定功率5W)
F.保护电阻乙(阻值10Ω、额定功率10W)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H.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0Ω、额定电流1A)
(1)在实验中,电流表选      ,电压表选      ,定值电阻选      ,滑动变阻器选      .(填序号).
(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实物图(如图2).
(3)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得出E=     ,r=     .(用I1、I2、U1、U2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纸带上共选择7个计数点A、B、C、D、E、F、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

(1)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s
(2)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      m/s,(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m/s2(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研究小车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图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
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2)图(c)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若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s.
②A、B、C、D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四个点,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      m/s.纸带的加速度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