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
A.SO3 | B.Na2O2 | C.Al(OH)3 | D.NO |
将少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变浑浊的是( )
A.偏铝酸钠溶液 | B.CaCl2溶液 | C.澄清石灰水 | D.硅酸钠溶液 |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 制取少量纯净的水 | B.图2:除去Cl2中HCl杂质 |
C.图3:烧瓶内形成蓝色喷泉 | D.图4: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
下列有关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和试剂都正确的是( )
|
物质 |
方法 |
试剂 |
A |
CO2(SO2) |
洗气 |
氢氧化钠溶液 |
B |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 |
过滤 |
铁粉 |
C |
水(溴) |
萃取、分液 |
酒精 |
D |
硫酸钠(氯化铵) |
加热 |
氢氧化钠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变红,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2+ |
D.向某无色溶液中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铁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氢气 |
B.氨气、液氨和氨水是同一种物质 |
C.NO2 溶于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D.钠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
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FeCl2、Na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再滴加少量氯水,溶液没有变为红色,说明还原性:Fe2+<I- |
B.检验AlNH4(SO4)2溶液中的NH4+:取样于试管中,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
C.检验Na2S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的SO42-:先加足量稀硝酸,再加氯化钡溶液 |
D.验证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CO32-导致的:先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加硫酸溶液,红色褪去 |
下列情境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经过“先减弱后增强”变化的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
A.向饱和硫化氢溶液中持续通入SO2 |
B.向硫酸铝溶液中持续加入氢氧化钡固体 |
C.向Ca(HCO3)2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至过量 |
D.向氯化铁溶液中持续通入SO2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的方法 |
A |
FeCl2溶液(FeCl3溶液) |
铁粉 |
过滤 |
B |
Al2O3(Fe2O3) |
NaOH溶液和CO2 |
溶解、过滤、过滤 |
C |
Cl2(HCl) |
饱和食盐水 |
洗气 |
D |
Na2CO3固体(NaHCO3固体) |
—— |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 |
下列反应中,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
A.铜和硝酸反应 | B.锌和氯化铁溶液反应 |
C.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 D.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AlCl3溶液和过量氨水制备 Al(OH)3 |
B.用NH4Cl 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3 |
C.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溴 |
D.用足量铜粉除去 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 |
下列除杂试剂的选择或除杂操作不正确的是
|
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除杂操作 |
A |
Na2O2(Na2O)固体 |
O2 |
在纯氧气中加热 |
B |
Na2CO3 (NaHCO3)溶液 |
CO2 |
通入过量的 CO2 |
C |
FeCl3(FeCl2)溶液 |
Cl2 |
通入过量的 Cl2 |
D |
FeSO4(CuSO4)溶液 |
Fe |
加入过量的 Fe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液态物质A,加入少量固体物质B,B不溶解。当通入气体C时发现B逐渐溶解直至完全溶解。则 A、B、C依次为( )
A.H2O、BaSO4、O2 B.FeCl2溶液、Fe粉、Cl2
C.H2O、CaCO3、SO3气体 D.H2O、SiO2、HCl气体
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关系: 甲乙丙,则甲、丙不可能是
A.NO HNO3 | B.CH2=CH2CH3CHO | C.Fe FeCl3 | D.Si H2SiO3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