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
B.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
50 mL 1.0 mol·L-1盐酸跟50 mL 1.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___ 。
⑵ (填“能”或“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铜棒。其原因是 。
⑶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 (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⑷如果改用60 mL 1.0 mol·L-1盐酸跟50 mL 1.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 (“增加”、 “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所求中和热数值 (“增加”、 “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
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 + N2 + 3C2AlN + 3CO↑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 |
B.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C是还原剂 |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
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转移3 mol e- |
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右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
(1)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H2O(l)转化为H2O(g)的△H=44kJ·mol-1,试计算11.2L(标准状况)气态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用50mL 0.55mol/L NaOH溶液和50mL 0.25mol/L H2SO4溶液来做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测得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为t1℃~t2℃(t2>t1),混合后溶液的比热容为c = 4.18J/(g·℃),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mL,中和热△H=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达式,不用化简)若将H2SO4溶液换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测得的△H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来做该实验,测得的△H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
H2(g)+Cl2(g) =" 2HCl(g)" △H= -Q1kJ/mol; H2(g)+Br2(g) =" 2HBr(g)" △H= -Q2kJ/mol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Q1>Q2 |
B.1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 HBr(1)具有的能量 |
C.生成1molHCl气体时放出Q1kJ热量 |
D.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C(s,金刚石)+O2(g) =CO2(g) △H = -395.4 kJ/mol
②C(s,石墨)+O2(g) =CO2(g) △H = -393.5 kJ/mol
则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热△H= 。
(2)试写出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
(3)已知25℃时,CH3COOH的 Ka=1.8×10-5,H2CO3的Ka1=4.1×10-7 ,Ka2=5.6×10-11,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NH4+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CH3COONH4 ②NH4HCO3 ③ NH4HSO4 ④ NH4NO3
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
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12.5O2(g)="=" 8CO2(g)+ 9H2O(g) ΔH= ‒ 48.40KJ/mol |
B.C8H18(l)+12.5O2(g)="=" 8CO2(g)+ 9H2O(l) ΔH= ‒ 5518KJ/mol |
C.C8H18(l)+12.5O2(g)="=" 8CO2(g)+ 9H2O(l) ΔH= +5518KJ/mol |
D.C8H18(l)+12.5O2(g)="=" 8CO2(g)+ 9H2O(l) ΔH= ‒ 48.40KJ/mol |
分别取40mL的0.50 mol/L盐酸与40mL的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________。
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 |
B.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 |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氢氧化钠 |
混合溶液 |
|
1 |
20.0 |
20.1 |
23.2 |
2 |
20.2 |
20.4 |
23.4 |
3 |
20.5 |
20.6 |
23.6 |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
(1)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 CH4(g)+H2O(g)=CO(g)+3H2(g) △H=+206.2kJ·mol-1
CH4(g)+CO2(g)=2CO(g)+2H2(g) △H=+247.4 kJ·mol-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反应,达到平衡后(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扩大容器体积,平衡___________,c(H2)____________(与原平衡相比);
②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 ,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
体系的压强__________,平衡___________,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
③加入催化剂,H2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D.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L (s) + a G (g) b R (g) 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其中压强P1 < P2,由此可判断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B.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a > b |
C.G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D.增大压强,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变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