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多除了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外,还会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测得不同温度下(T1,T2)海水中CO32-浓度与模拟空气中CO2浓度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T2 |
B.海水温度一定时,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海水中溶解的CO2随之增大,导致CO32-浓度降低 |
C.当大气中CO2浓度确定时,海水温度越高,CO32-浓度越低 |
D.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时,海水中的珊瑚礁将逐渐溶解 |
恒温下,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M、N中,分别有以下列两种起始投料建立的可逆反应3A(g)+2B(g)2C(g)+xD(s)的化学平衡状态,相关数据如下:M:3 mol A 、2 mol B;2 min达平衡,生成D 1.2 mol,测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的速率为0.3 mol·(L·min)-1。N:2 mol C 、y mol D;达平衡时c(A)="0.6" mol·L-1。下列推断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x=2
B.平衡时M中c(A)<0.6 mol/L
C.y≥2
D.M、N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各物质浓度相等
有下列五个化学方程式(X、Y、Z均为正值):
①C2H2(g)+H2(g)C2H4(g)
②CH4(g)H2(g)+C2H4(g)
③C(s)+2H2(g)CH4(g);△H=-X kJ·mol—1
④C(s)+H2(g)C2H2(g);△H=-Y kJ·mol—1
⑤C(s)+H2(g)C2H4(g);△H=-Z kJ·mol—1
当温度下降时①式平衡向右移动,②式平衡向左移动。据此判定③—⑤式中关于X、Y、Z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X>y>Z | B.X>Z>Y | C.Y>X>Z | D.Z>X>Y |
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H = -197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右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容器 |
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
达到平衡时体 系能量的变化 |
|||
SO2 |
O2 |
SO3 |
Ar |
||
甲 |
2 |
1 |
0 |
0 |
放出热量:Q1 |
乙 |
1.8 |
0.9 |
0.2 |
0 |
放出热量:Q2 |
丙 |
1.8 |
0.9 |
0.2 |
0.1 |
放出热量:Q3 |
A.Q1=Q2=Q3
B.达到平衡时,丙容器中SO2的体积分数最大
C.甲、乙、丙3个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D.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3(s)的放热大于197kJ
某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Z(?)+W(?)X(g)+Y(?)ΔH,在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未再改变条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Z和W在该条件下均为非气态 |
B.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 平均摩尔质量不可能相等 |
C.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则 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的X浓度不相等 |
D.若该反应只在某温度T以上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1.5 L的两个恒容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2 (g)+3Y2(g) 2XY3(g) ΔH=-92.6 kJ·mol-1,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X2 |
Y2 |
XY3 |
||
① |
1 |
3 |
0 |
放热46.3 kJ |
② |
0.8 |
2.4 |
0.4 |
Q(Q>0)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容器①中达到平衡时,Y2的转化率为50%
B、Q="27.78" kJ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X2 mol 、3.0 mol Y2和2 mol XY3;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K=
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料,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起始温度和起始体积相同):A2(g)+3B2(g)2AB3(g)ΔH<0,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ΔH<0,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 |
甲 |
乙 |
丙 |
相关条件 |
恒温恒容 |
绝热恒容 |
恒温恒压 |
反应物投料 |
1mol A2、3mol B2 |
2mol AB3 |
2mol AB3 |
平衡时容器体积 |
V甲 |
V乙 |
V丙 |
反应的平衡常数K= |
K甲 |
K乙 |
K丙 |
平衡时AB3的浓度/mol·L-1 |
c甲 |
c乙 |
c丙 |
平衡时AB3的反应速率/mol·L-1·min-1 |
v甲 |
v乙 |
v丙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v甲=v丙 B、c乙>c甲 C、V甲>V丙 D、K乙<K丙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3的过饱和溶液 |
B.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C.图3表示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盐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
D.图4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
在100℃时,将N2O4、NO2分别充入两个各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下:2NO2(g) N2O4(g) ΔH <0
容器 |
物质 |
起始浓度/(mol•L-1) |
平衡浓度/(mol•L-1) |
Ⅰ |
N2O4 |
0.100 |
0.040 |
NO2 |
0 |
0.120 |
|
Ⅱ |
N2O4 |
0 |
0.014 |
NO2 |
0.100 |
0.07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时,Ⅰ、Ⅱ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N2O4)<α(NO2)
B. 平衡时,Ⅰ、Ⅱ中上述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Ⅰ) = 2K(Ⅱ)
C. 平衡后,升高相同温度,以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ν(Ⅰ)<ν(Ⅱ)
D. 平衡后,升高温度,Ⅰ、Ⅱ中气体颜色都将变深
对于可逆反应mA(g)+nB(s)pC(g)+qD( g),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物质的量分数D%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p+q> m+n |
B.降温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 |
D.加入少量的B,正反应速率加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体积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 | B.小于P% | C.大于P% | D.无法判断 |
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 |
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ΔH<0 |
B.由图Ⅱ知,反应在t6时刻,NH3体积分数最大 |
C.由图Ⅱ知,t3时采取增大反应体系压强的措施 |
D.图Ⅲ表示在10 L容器、850℃时的反应,由图知,到4 min时,反应放出51.6 kJ的热量 |
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 2NH3(g)。图1表示在一定的温度下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自发反应,由图1可得加入适当的催化剂,E和ΔH都减小 |
B.图2中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0.045 mol·L-1·min-1,从11 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 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d |
C.图3中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 |
D.图3中T1和T2表示温度,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K2,则:T1>T2,K1>K2 |
在100 ℃时,将0.40 mol二氧化氮气体充入2 L密闭容器中,每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
0 |
20 |
40 |
60 |
80 |
n(NO2)/mol |
0.40 |
n1 |
0.26 |
n3 |
n4 |
n(N2O4)/mol |
0.00 |
0.05 |
n2 |
0.08 |
0.08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20 s内以二氧化氮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1 25 mol·L-1·s-1
B.80 s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与60 s时相同,比40 s时的颜色深
C.80 s时向容器中加入0.32 mol氦气,同时将容器扩大为4 L,则平衡将不移动
D.若起始投料为0.20 mol N2O4,相同条件下达平衡,则各组分含量与原平衡体系对应相等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