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g)+3B(g)2 C(g)(△H<0),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Ⅰ阶段用C表示的平衡前的反应速率v (C)=0.1 mol/(L·s)
B.第Ⅱ阶段中B的平衡转化率αⅡ(B)为0.019
C.第Ⅰ阶段的平衡常数KⅠ与第Ⅱ阶段平衡常数KⅡ的大小关系是:KⅠ﹤KⅡ
D.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一定温度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
0 |
t1 |
t2 |
t3 |
t4 |
n(SO3)/mol |
0 |
0.8 |
1.4 |
1.8 |
1.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t1 s 的平均速率v(O2)=0.4/t1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L,平衡常数将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0.3 molSO2、0.1molO2和0.2molSO3,则此时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大于10%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T℃时,将1molX和2molY投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X、Y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0 |
1 |
2 |
3 |
4 |
5 |
6 |
X |
1 |
0.80 |
0.66 |
0.58 |
0.52 |
0.50 |
0.50 |
Y |
2 |
1.80 |
1.66 |
… |
… |
… |
… |
A.前5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min)
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T1>T
C.在T℃时,以1molX、2molY和1molZ充入上述容器中,达到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
D.若温度为T1时,以同样的起始量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6.7%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 A、0.1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条件,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t1=15s,生成物C在 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1
B.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t5~t6阶段改变的条件是升高化学反应的温度
C.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D. 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3A(g)⇌B(g)+2C(g)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且互不相同,t3时刻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 s,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1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D.t5~t6阶段,若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A(g)B(g)+2C(g)ΔH=-50a kJ·mol-1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的反应:N2+3H22NH3,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B.X曲线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
C.0~8 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75 mol·L-1·min-1 |
D.10~12 min,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0.25mol·L-1·min-1 |
某温度时,在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Ⅰ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2Z(g);△H<0 |
B.若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X的转化率增大 |
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D.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 B.②③⑤⑦ | C.①③④⑤ | D.全部 |
在3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分别进行反应:3H2(g)+N2(g) 2NH3(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容器乙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的反应速率为v(H2)=0.3mol·L-1·min-1 |
B.2c1<1.5 |
C.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
D.2ρ1=ρ2 |
在20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发生:CO(g)+2H2(g)CH3OH(g)△H。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及不同压强下的变化。P2和195℃时n(H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表格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3 min,平均速率v(CH3OH)="0.8" mol•L-1•min-1 |
B.P1<P2,△H<0 |
C.在P2及19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
D.在B点时,v(正)>v(逆) |
在体积均为1.0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O2(g)+c(s)2CO(g) △S>0、△H<0 |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
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 >2c(CO,状态Ⅲ) |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
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 (mol) |
平衡物质的量 (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s) |
|
PCl5(g) |
PCl3(g) |
Cl2(g) |
|||
Ⅰ |
320 |
0.40 |
0.10 |
0.10 |
t1 |
Ⅱ |
320 |
0.80 |
|
|
t2 |
Ⅲ |
410 |
0.40 |
0.15 |
0.15 |
t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容器Ⅱ>容器Ⅲ
B.反应到达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容器Ⅱ>容器Ⅰ
C.反应到达平衡时,容器I中的平均速率为v(PCl5)=0.1/t1 mol/(L•s)
D.起始时向容器Ⅲ中充入PCl5 0.30 mol、PCl30.45 mol和Cl20.10 mol,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在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通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使其发生反应,t0时容器Ⅰ中达到化学平衡,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Y2Z |
B.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Ⅰ)<V(Ⅱ),则容器Ⅱ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小于t0 |
C.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Y为固态或液态 |
D.若达平衡后,对容器Ⅱ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说明Z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
试题篮
()